口吃的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

人人都具有接受暗示的能力。暗示是指用一句话或做某件事让受暗示者接受并相信。在方式上可分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两种。

自我暗示,即通过自己的思想来暗示自己;

他人暗示,是通过别人的一些语言、行动或一件事来暗示自己,就暗示的效果而言,有积极和消极两种。

接受积极的暗示可以令人精神抖擞、心情愉快,对身心的健康大有裨益,反之,若接受消极暗示,可使人疑神疑鬼、精神萎靡、情绪低沉,有害于身心健康。

积极的暗示,可以促进疾病恢复,而消极的暗示则可导致疾病,若已有疾病者则加重疾病。

《古今医案》中就记载有这样的一故事,一个在姻家醉酒的人,送宿花轩,半夜口渴,欲水不得,只得口吸槽之水碗许。

天明醒来视之,见槽中俱为小红虫,心中骤然惊恐,郁郁不乐,总感心中似有蛆物爬动,日思夜想,竟铸痿膈之疾,遍求医之,医而不愈。

后吴球视之,知其病源来自“疑”,遂用红线分开剪断犹蛆状,又以巴豆两粒,同饭捣烂,放入红线,令该人于暗室中服用,事后,该人欲泻,吴令其坐于盛有水之盆上,泻出之物,荡漾若蛆,然后开窗,令其亲眼视之,大快。疑散矣,病从此解,调理半月而愈。

又有那脍灸人口的“杯弓蛇影“之典故,亦为消极暗示导致疾病之事例。古有之,今亦有之,此类疾病于生活中不乏可见。

消极暗示,还可以使器质性疾病的病人合并心因性疾病,甚至造成身心之间恶性循环,轻者,延长病程,重者加重病情,甚至死亡。

据有关报道悉,一位36岁的男性患者,本来是患的食道溃疡,但被其医院误诊为食道癌,从此该病人惊恐万状,自我思之(暗示)患此不治之症,必死无疑,致吃喝不好,夜寐不眠,仅月余,已奄奄一息,正在此时,幸被某医院纠正了误诊,幸而挽救了他的生命。

这说明,一个人接受何种暗示,是积极暗示还是消极暗示十分重要。

口吃病患者,应当用积极的心态接受心理释放法,正确对待偶然的口吃现象是非常重要的。切不可为偶然的口吃而大惊小怪,要做一位带有口吃现象的正常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橙子自上百小以来,第一次主动要求表演,她今天(2016.12.23)在班级圣诞表演中的落落大方,妈妈都出乎意料...
    陳湘阅读 34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