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哇,我是执笔。
01
「我有点不开心。」
微信上,朋友小A发来了这样一句话。
我忙问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不开心。
他告诉我,今天他和同事吃饭。
饭席上,同事问他怎么还找不到女朋友。
他解释说,并不是找不到女朋友,只是没遇上合适的。
同事不依不饶:
你每个月都寄一大笔钱给家里,你这样的,哪个女生敢跟你。
等你向家里要钱的时候,你父母肯定会问你,没打钱回家,怎么还跟我要钱?
小A告诉我,一般情况下,遇到这样的对话,他只会一笑了之。
但这次不同,这位同事平时和他关系很好,算是比较亲密的人。
同事也这么说,让小A心里很不好过。
在同事的眼里:
你长期单身,一定是找不到女朋友。
你每个月都寄一大笔钱回家,一定是「妈宝男」。
你农村小地方出来的,父母一定不开明,斤斤计较。
事实真的如此吗?
小A身高180,长相不俗,在头部电商公司工作,为人风趣,不乏女孩子追求。
寄钱回家,是因为家里有个妹妹在读书。
虽然是小地方出身,但小A父母完全支持小A的决定,从不干涉他的工作和生活。
说到底,一些人的刻板印象导致了这场误会。
因为大家普遍觉得「穷山恶水出刁民」。
小A的同事也不例外。
心理学上有「晕轮效应」的说法,是指人总是喜欢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别人。
然后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对方身上。
刻板印象可以是正面的,如女人都很细心;也可以是负面的,如女人逻辑都很差。
但有一点,只要是刻板印象,都是不完全正确的。
因为群体内的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
而这些刻板印象,如同沾了强力胶水的标签一般。
紧紧地贴在人身上,成为很难摆脱的「无形的枷锁」。
02
前段时间爆火的动画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面有这几段台词:
申公豹:你知道为什么我那么努力,却得不到师父的信任吗?
我是豹子修炼成精,我是妖,无论我多么努力,我都是妖。
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
这是申公豹。
龙王:当初我封为龙王,守护此龙宫,但你可知道,这龙宫深海下锁着的是无数妖魔鬼怪。
这里叫做龙宫,实则是天牢啊。几千年来只能在此守候,不得离开。
你可知为何?因为我们龙族是妖啊。
这是龙王。
敖丙:我是龙,是妖,就只能是妖。
这是敖丙。
每一句都那么心酸,因为每一句都好像在说我们自己。
这些刻板印象,在脑海中生根之后,会形成偏见。
成年人的世界,往往都活在偏见里。
考试拿到了好成绩,别人说你作弊了;
应聘上了很好的单位,别人说你走了关系;
女孩子晋升很快,人说你和老板有一腿;
这些偏见一旦形成之后,就会产生排斥。
然后就会变成社会上最令人害怕的一环 —— 歧视。
03
想起《自由作家》这部电影。
在美国的种族冲突时期,爱林在威尔逊学校一个班级里担任老师。
班级里聚集着被其他老师放弃的「问题少年」。
白人、黑人、黄种人、棕色人种彼此划清界限,自成帮派。
在如此危险的社会局势下,斗殴、逃跑、挨打、被杀等等,成为了很多学生的日常。
他们之间充满偏见,互相仇视。
爱林老师用一本《安妮日记》打开了大家的心扉。
最终带领着学生消除偏见和歧视,学会理解和尊重,改变了这些孩子们。
可能有很多人觉得,「种族歧视」这个词汇离我们太遥远。
但执笔认为,其实它就在我们心中。
「种族歧视」的根源就是我们的偏见。
偏见,就是我们的大脑在偷懒。
通过贴标签的方式,对某个群体提炼出固定的看法与评价。
这样我们就可以对群体内的某个个体作出判断。
这种做法并不陌生。
仇富心理,地域歧视,弱者有理等等。
这样的非理性言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
04
有人认为,偏见源于狭隘与无知。
执笔觉得没那么简单,它还有更可怕的一层意义。
偏见很可能意味着,我们丧失了客观思考的能力。
当然,偏见作为人性里自带的东西,无法做到完全消除。
但我们可以选择放下。
而放下偏见最好的办法,就是放下自己的猜测,清空内心的想法。
1、用大脑思考世界,而不是用耳朵和眼睛。
2、说服你的大脑不要偷懒,形成深度思考的习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人生的全部真相。
不会一叶障目,失去客观判断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想听到的,也只是我们愿意听到的。
我们嘲笑盲人摸象,摸到了四只象腿。
其实,自己也只是抚摸到了象耳而已。
最后,送上蒋方舟的一句话:
坚定的成为自己,同时关心他人的命运。
学会爱这个世界,但也随时准备好与之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