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名之累

我是樊登读书的伊姿,这是我的每天一篇文章之第347天,学习《论语》第二十二天。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论语·宪问》

    我们知道“谷”的意思是代表当时的俸禄。原宪问什么是可耻的事情,孔子说:国家社会上了轨道,像我们这一类的人,就用不着了,我们不必去占住那个职位,可以让别人去做了。如果仍旧占住那个位置,光拿俸禄,无所建树,就是可耻的。另外,社会国家没有上轨道,而站在位置上,对于社会国家没有贡献,也是可耻的。

     可是说得容易,要及时放下名利怎么那么容易呢?名利浓于酒,酒不醉人人自醉。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谁不好名呢?然而死后怎知身后名?因为好名,所以也就有了沽名钓誉的人,这虚名真正累坏了不少人,古往今来少有人能真的摆脱名利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书生因为像晋人车胤那样借萤火夜读,在乡里出了名,乡里的人都十分敬仰他的所作所为。一天早晨,有一人去拜访他,想向他求教。可是这位书生的家人告诉拜访者,说书生不在家,已经出门了。来拜访的人十分不解地问:“哪里有夜里借萤火读书,学一个通宵,而清晨大好的时光不读书却去干别的杂事的道理?”家人如实地回答说:“没有其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要捕萤,所以一大早出去了,到黄昏的时候就会回来的。”

    这个故事读来令人啼笑皆非,车胤夜读是真用功、真求知,而这个虚伪的书生真的好学到这种地步吗?在大好的天光下出门捕萤,黄昏再回来装模作样的表演一番,完全是本末倒置,“名”是有了,但时间一长难免不会露出马脚。靠一时的投机哗众取宠,这样的“名”往往很短暂,如过眼云烟,很快会被世人遗忘。那时,这位“名人”便也不再风光了。

    追求名誉难免不被虚名所累,误了一生。

    虚名能为人带来一时心理的满足感,也就使争名、争虚名的事常有发生。虚名本身毫无价值、毫无意义,任何一个真正的有识之士,都不会看重虚名。为了虚名而去争斗,是人世间各种矛盾、冲突的重要起因,也是人生之中诸多烦恼、愁苦的根源所在。

    做人,不要为虚名所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沧桑史记司迁者,无奈太公策。秦 皇江山留人憾,竟引英雄折腰拦,踏意 金戈铁马,气概荡吞山河,连营七八 座,将士心长...
    艺言说阅读 124评论 1 2
  • 文/创新 2017即将结束,2018即将开始,新的一年,新的景色,新的面貌,新的开始,翻开...
    创新造型阅读 30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