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对于我这个向来与好学生、好成绩搭不上边的人来说,都是被老师批评的对象,能有好感的老师肯定没几个。不管怎么说,毕竟也是经历传统教育的人,也是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走来的人,总还是有老师能让你感怀,铭记于心的,王老师,就是其中一位。
王老师,是我高二、高三的班主任,男性,教我们语文,教了我二年。我后来高复班又读了一年,他还是教我语文,始终关心着我。我的语文成绩是我所有科目中成绩最好的,但这不是让我如此感怀的主因,是有几件小事的处理让我深刻于心。
我们高一班主任属于“严管厚爱”,这不是褒义词,是个中性词。90年代中期,城区的学校周边,肯定都有书店,港台风盛行,各种武侠、爱情小说泛滥,男读金庸、古龙、梁羽生,女读琼瑶、席绢、席慕蓉。高中都有夜自习,除了自律的同学以外,大部分的人都会在完成作业后,利用这个时间,偷摸着看小说。我们亲爱的班主任老师,每临夜自习,都会从窗户旁窥视,然后从教室大门大模大样进来,一本一本的收交。有个晚上,正好收了本琼瑶的《月朦胧鸟朦胧》,就在讲台上留下了一句“月朦胧,鸟朦胧,人更朦胧”的金句,到现在我们聚会还会说起。
高二的时候,王老师来了。那会正好贾平凹的《废都》盛行,据说这本书夹杂了大量的“性”描写,堪比《金瓶梅》。对于荷尔蒙大量聚集的青春期的我们,自然是很有诱惑力。我省着每个月的口粮钱,攒了几个月后,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后来想想,新华书店的书,会有“性”描写?)。拿到手后,夜自习上就迫不及待的看了,翻看一看,书里充塞着“此处省略1000多字、此处省略2000多字”。悲剧的是,王老师站在我旁边,我都没发现,书自然上交了。这一夜,我是在忐忑中过去的。
第二天上午,王老师趁其他老师不在,把我叫过去,语重心长的跟我说了很多,大部分我都记不清楚了。“看书是好的,各种书都可以看,但你这个阶段,还是应该看看合适的书,譬如说《平凡的世界》。《废都》我也看过,庄之蝶的世界有点变态,你现在看不大合适。”这句话,我还是记住了,莫言的《丰乳肥臀》出来后,就少了猎奇的心里。《废都》这本书,王老师还给我了,没有没收。
我其实挺喜欢看书的,所以语文成绩还好。但是,英语,26个英文字母分开还认识,拼起来估计它们也不认识我。我从高一开始,基本就放弃了英语,据说高中中专不用考英语,我就奔着高中中专去了。到了高二,王老师跟我谈过几次,说现在的形势,英语都是必考,还是要抓一抓,我都置之不理。上英语课,我都做数学、化学这类理科题目。一次,被我们英语老师抓住,我梗着脖子顶撞了几句,英语老师当场发飙,把我从教室赶了出去。王老师又找我“约谈”了,没批评,就从父母的辛苦讲到高考的变化,从课堂的纪律讲到老师的期盼,给我整整讲了2个多小时,把我好一阵感动,眼泪流的稀里哗啦。最终,我英语成绩一如既往,但英语课上也不敢随意了,老师上课是要尊重的。
这期间,我装病请假躲宿舍看小说、逃课打电子游戏、看镭射录像等等,王老师始终都不会直面揭穿,都会用他男人敦厚稳重的言语跟你交流,有一种平静的力量,让你自感愧疚。到了月底,手头捉襟见肘,我厚着脸皮向王老师借过几次钱,王老师都二话没说。
高考那年,我的语文是最好的,150分考了119分;但英语就惨不忍睹,39分,也就150分的1/4。当然,又复读了一年。
复读期间,王老师还是教我语文。复读是不能住校的,我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我这人,成绩不咋地,但同学人缘还不错,不管已经上大学的,还是一起在高复班继续打拼的,关系都挺好,以至于跟父母吵架的同学、上大学后来看望我们的同学,都会来我租住的房子住上几晚。又一次,一同学跟父母吵架跑出来,住到我那里。过了两天,他父母找不到人,就找到王老师那里去了。王老师径直找上我,用他宽厚平和的语调,没有讲大道理,给我说着朋友的相处之道、父母的焦虑心态以及高复应该注意的事项。具体说了那些,现在记不清了,但简单朴实的话语,关心殷切的眼神,还有那个坐在你对面、跟你娓娓而谈的场景,我始终记得。
这么多年过去,有被老师用三角板打过手掌的、有打架被记过的、有逃课被罚站的、有被老师骂过“你中学生中间那个字可以省掉了”……只有王老师,从没有因为成绩好坏来衡量一个学生,多了对你的认可和尊重,那是很少有的。
后来,跟王老师断断续续见过几次,虽然脸上也多了褶皱,但宽厚内敛、淡定从容的气质,始终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