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英雄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小时候,我觉得英雄应该是最激进、最前卫的人,是史书上直言上书、针砭时弊的忠臣良将,是民国电影里游行宣讲的有志青年、热血书生。英雄嘛,要足够敢于批判,敢于行常人不敢行之事,言常人不敢言之语。《大话西游》里紫霞仙子不也说“我的意中人是一位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身披金甲圣衣、驾着七彩祥云来娶我……”总之,年少的时候觉得英雄就应该是这样式儿的,自带光环,出场就和别人不一样,像极了武侠小说里的武林高手。

        后来,渐渐长大,我渐渐明白,真正的英雄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本身。他可能是民国电视剧《伪装者》里深谙时政的黑暗却仍在苦苦坚守的明楼,是李鸿章忍受“卖国贼”骂名的同时,“一生风雨裱糊匠”,以垂垂老态无奈支撑江河日下的大清王朝。是隐忍、是苦熬、是走过最黑暗的日子仍坚持会有光明的一天。

        墨宝非宝《十二年,故人戏》里的傅侗文就是这样一个人。

“经年一曲故人戏,你我皆是戏中人。 初遇的傅三爷,是为捧人包下半个场子,喜欢翘着个二郎腿,偏过头去和身边人低语的公子哥。在那灯影里的侧脸,透着一种消沉的风流。 后来她才看清楚,在那半明半昧的光影里,他坐的是,白骨成堆,守的是,浩浩山河。”

        人前落拓不羁、风花雪月的世家公子哥,在赌场上一掷千金,挥金如土,却无人知,这些钱是他故意输掉,以赌的名义让它们被送到革命军的手里,成为买枪买炮的资本。

        “这救国救民的梦,凡俗俗子有,贵家公子也有。”正是这句话,让我明白,也许真正的英雄是战争年代头顶“汉奸”“卖国贼”的某人也未可知。从前觉得振臂高呼是爱国,却也忘了,有的人是没法光明正大地说一句爱国的,他们无奈地生活在黑暗里,忍受着同胞的谩骂。就像傅侗文后来说的那样,他早已过了和同学们一起高呼救国的年纪,如今他只想多办实业,多多挣钱,用这些钱买武器、买药品,送到在前线抗战的革命军手里。

        柴静在给张宏杰《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岁月使人从批判走向建设”,他也曾是说出“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过时不试为之,则从此弥不肯为矣”的热血青年。人到中年,也只能说“志在平贼,尚不如前次之坚。至于应酬周到,有信必复,公牍必于本日办毕,则远胜于前”的无奈之言。

        是他变了,却不是他变得软弱了。世人只看到他暮年时的无奈和无作为,却不知道他也曾是热血的男儿,怀着一颗救国救民的心。其实他从未变过,只是岁月让他更加清醒,改变了斗争的方式。他不再是踌躇满志的愤怒青年,收敛棱角并非失去斗志,而是以另一种方式默默建设。他没能成为被史书记住的英雄人物,却活成了自己的真正英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