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创企业或预算有限的商家来说,低价商标似乎是一个节省成本的好选择。
但这些低价商标背后,往往隐藏着诸多陷阱,若不做好全面核查,不仅无法节省开支,反而可能损失几万甚至更多的费用。
一、低价商标常见的 “坑”
低价商标之所以价格低廉,很多时候是因为存在难以察觉的问题。
部分商标可能处于被异议、无效宣告的流程中,权利状态不稳定。
一旦购入这样的商标,企业可能在使用不久后就因商标被宣告无效而失去使用权,前期投入的推广、包装等费用全部打了水漂。
还有一些低价商标的核定使用范围与企业实际业务不匹配。
比如企业主营化妆品销售,却买到了仅在五金类别注册的商标,这样的商标无法为企业的主营业务提供保护,相当于白花钱购买。
有些商标曾因侵权、质量问题等留下不良记录,品牌形象早已受损,即便低价购入,也很难获得消费者认可,反而会影响企业自身的信誉。
二、核查商标状态:摸清 “家底” 是关键
要避免被低价商标套路,全面核查商标状态是核心步骤。
首先要确认商标的权利是否稳定,查询其是否存在异议、撤销、无效宣告等情况,了解商标的注册流程是否完整,是否顺利通过审核。
若商标处于争议状态,其未来的权利归属存在不确定性,购入后风险极大。
商标有一定的使用期限,若低价商标剩余有效期较短,企业购入后需要尽快办理续展手续,这又是一笔额外的开支。续展也存在不被通过的可能,进一步增加了风险。
同时要了解商标的使用历史,查看是否有过违规使用记录,是否在市场上积累了负面口碑,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商标的实际价值。
有些商标可能经过多次转让,若转让过程中存在手续不全、权利不清等问题,可能会导致当前的转让无法顺利完成,让企业陷入纠纷。
三、核查流程与细节:步步为营防套路
做好商标核查,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并关注细节:
1、进行商标检索
输入商标名称或注册号,获取详细的注册信息,包括注册人、注册日期、核定使用类别、有效期等基础内容,初步判断商标是否符合自身需求。
2、了解商标状态
深入查询商标的法律状态,了解是否有过异议、无效宣告的申请。
3、核实商标的转让资格
确认转让方是否为商标的合法持有人,是否拥有完整的转让权利,查看其提供的商标注册证、身份证明等文件是否真实有效。
若转让方并非原始注册人,需确认之前的转让是否合规,避免因权利链条断裂导致转让失败。
在签订转让合同前,务必将核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转让方沟通确认,要求其对商标的状态做出书面承诺。
合同中要明确约定,若因商标本身存在的问题导致转让失败或企业遭受损失,转让方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以此保障自身权益。
面对低价商标的诱惑,企业要保持理性,不能只看价格忽视风险。
做好全面细致的核查工作,看似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实则能帮企业避开陷阱,省下几万甚至更多的冤枉钱,让每一分投入都能真正为企业的品牌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