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内向性格的代表
内向和外向是被人误解最多的性格倾向。内向并不是羞涩,并不是不擅交际,也不是不能当众演讲,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内向和外向是一种能量补充的方式。内向性格的人,在独处的时候是在充电,能够在自我接触中吸取能量,恢复精神,而和外界的接触,对于内向型人来说,就是放电。
外向型的人在与外界接触的时候是在吸取能量。为什么人们总是说外向的人在工业时代占优势?因为需要协作的工作越来越多,外向的人在与人交往时就是在充电。但外向的优势不是擅长协作,而是在协助中能够充电,和消耗的精神能量更容易达成平衡。你身边肯定有这样的同事,遇到大型活动,活蹦乱跳一天都不累,精神越来越亢奋,活动结束后还要去K歌、跳舞,如果你是内向性格的,你就会感到特别无奈、烦躁甚至崩溃,因为你只想回家充电。这里也请外向的朋友们多理解,这些内向的朋友们并不是格格不入,而是真的身心疲惫,需要休息。
人对失去的东西更敏感造成了对内向性格的误解。内向的人在工作中是在消耗能量,人都是害怕失去的,有一个说法,得到的快乐没办法缓解失去的痛苦,心理学家把这种对损失更加敏感的底层心里状态叫做损失规避。比如说我们在某宝上买东西,很多包邮的物品其实已经把邮费算进去了,但我们就喜欢包邮的,不喜欢不包邮的商品,这是一种讨厌失去钱的感觉。同样,内向的人在工作中是在消耗和失去精神能量,这种厌恶的心情就会越来越严重,如果没有认识到内向性格的真正涵义,就会造成误解,认为内向性格就是不擅长社交这类的事情,其实只是厌恶失去的感觉占了上风,掩盖了你喜欢和朋友相处的感觉。
我们知道了内向和外向的涵义,就明白了任何职业或工作对于内向和外向的人都是公平的。例如演讲,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型的人都会紧张,这是生物进化不可避免的状态,演讲大师林肯总统就是内向性格的人;还有社交,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型的人都需要,因为人是关系的集合体,比如内向性格的外交大师周恩来总理;还有显摆和炫耀,不管内向还是外向型的人,请你问问自己,从来没想过成为一个受人瞩目的人?典型的内向性格例子如奥斯卡影后奥黛丽·赫本。所以,根本没有内向的人不擅长的职业,也没有外向的人有优势的工作,关键是分清楚我们对一件事情是真的不感兴趣,还是厌恶精神能量的失去。
通过规划好充电的时机和方式,有助于内向者更好的适应所有的职业和工作。内向者可以在连续的工作中,想办法创造独处的环境来休息,比如找个没人的地方,花十分钟望望窗外风景,闭目听段音乐等;每天下班后,晚走半个小时,在办公室看看书,反省下当天的收获;晚上孩子睡觉之后,读本书,看个电影,抹抹眼泪;如果有需要社交、演讲和培训等与外界接触的活动,提前抽出独自的大段时间进行精神充电,然后去绽放自己的能量;外向者喜欢朋友满天下,内向者更喜欢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和两三个好友一起赏花品茗,深入交流,是最惬意的事。
我要感谢互联网的发明,让更多内向的朋友不必与外界有太多的接触,就可以展现自我,大大提升了内向者创造价值的效率。
内向的朋友们,最后再一次强调,你要认清楚自己,是真的不喜欢还是讨厌失去,因为世界是公平的,不要用内向掩盖你的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