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觉醒2》Chapter3+4 让后果教育孩子

读书丨《父母的觉醒2》沙法丽·萨巴瑞---20241005日知181

Chapter3  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Is it really for your childs“own good”?
Chapter4   让后果教育孩子
Let consequences do their job

Chapter3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Is it really for your childs“own good”?

恐吓孩子是一件可怕的事,除非你想教会他们恐吓别人。无论我们的意愿多么好,任何形式的纪律都会让孩子感到受攻击。不是因为他们讨厌做正确的事,而是由于威胁和惩罚贬低了他们的自尊。孩子的行为是他们需求的反应,需求分为两类:联结和学习。纠正行为本质上与联结无关,主要与惩罚有关。

因为我们只知道观察孩子的行为,而不去分析行为背后的东西,所以我们往往会肤浅地理解他们。家长需要冷静地破译孩子发怒行为背后的含义。关键是不偏不倚,防止片面理解,从而触发问题的核心。管教导致情绪爆发,孩子把自己的情绪外化为失调的行为。

纪律并不能解决问题。关键不在于家长是否推行纪律或者孩子如何遵守纪律,而在于家长否能和孩子真正互动。对行为的重视和对感觉的忽视导致了隔膜的产生。

我们与孩子的联结总是发生在感觉层面。如果我们无法与他们的感觉产生联结,也就无法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因为纪律关注的是行为,而不是驱动行为的感觉,它恰恰阻碍了我们实现目标的努力。

Chapter4 让后果教育孩子
Let consequences do their job

只有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行为所引发的后果时,才能懂得道理,是后果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和负责。

后果是自然出现的,直接与当前的情境有关。“给”后果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任何行为都有其自然后果,或正面或负面。让自然后果生效,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必要组成部分。远离纪律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如何让自然的后果纠正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是一种强有力的促使他们自我学习与领悟的方式。

后果离不开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宇宙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表明所有的行动都是相互依存的,每个行动都有原因,也会引起一定的结果。孩子没有学会自律的唯一原因是因果关系没有达到足够有效的配对,而这通常是父母的干扰引起的。很多父母出于保护孩子的意愿,往往不会让孩子体验不当行为的后果。我们对后果加以干扰的唯一条件,就是存在真正的危险。

父母需要注意如何适当地干预。父母面临的挑战是要保持耐心,因为后果并不总是马上给人教训。人为强加的后果不管用,它们对孩子来说没有意义。人为的“后果”不会教给孩子现实生活的知识,因为它们并非来自现实生活,而是父母的主观意愿决定的。父母应后退一步,让他们体验自己的行为后果,帮助他们与世界建立和发展有意义的关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