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他相识八年
用三年靠近他,用四年追上他
最后,用一年来忘记他
那天晚上,我翻了很久以前的朋友圈。翻着翻着,竟然不自觉地哭了起来。
2017到2020,所有的朋友圈都是仅他可见,没有例外。
也是直到那天才突然发现,原来我活在他的世界里那么久。过去所有为他而发的朋友圈动态,不为别的,只是想引起他的一丝注意,然后可以在底下留下些痕迹,但那里却始终无人问津。
和他相识,在初中。准确来说,按我们开始聊天说话算起,是在初二。
借着按照成绩重排座位的机会,我们成为了同桌。
在此之前,我对他的印象是,很腼腆。我没有刻意观察过他,只是每次看到他说话的时候,总是捂着嘴,声音很低,也略带一点笑意说着每句话。
相处一个月后,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不善言谈的自我造弄英语高手。他英语很厉害,超级棒的那种。他经常拿着一个小小的英语词典在背单词,我还记得很清楚。
时间久了,我们混成了很熟的“兄弟”。也是从和他成为这种哥们之后,我才觉得,原来他是这样的人啊,反正和我之前想象的不太一样。
以至于到后来,自己喜欢上他,竟然都不知道。
听说恋爱的时候,四肢都在恋爱呢。以前我不知道,只记得那时候,每次见到他的时候都恨不得跳起来但又得拼命抑制住,现在想来好像就是这样。虽然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在一起。
那个时候,对于爱情这个概念是很朦胧的,可能都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只是单纯地认为它应该很美好吧。
我没有对任何人说过喜欢他这件事,只是默默地藏在心里很久很久。
初三那年,他成绩进步很快,而我,没有提高反而下降,这也意味着我们之间好像有了“成绩差距”这个隔阂。
为了弥补这个差距,我“拼了命”想要缩小这个但可能与感情好像没有关系的差距,可当时的我,不管什么,总是想离他更近一些。
毕业的时候,去学校填报志愿那天,我去的很早。就坐在他的旁边,向他填好的志愿单偷偷瞄去,填的正是他之前说过的学校。
我没有犹豫,和他填了同一所高中。
到了后来,再次回想起,在那所校园,满满的都是和他的回忆。
入学那天,迫不及待地去公示栏看了分班详情,我们没有在同一班级,然后带着一点失落去了班级。
之前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隔着一点距离的爱比较完美”。
我们在这段班与班之间的距离中,依旧保持着一种特别的关系,但偶尔趁着下午课间,约着去操场走上两圈,好像是在恋爱,但却从未说过类似我喜欢你的话语。
在这段没有道破的感情中,我们彼此好像都心知肚明,也在这段感情中快乐着。是不是在青春里,有些感情是不需要互相表明也可以互相明白的啊?
我们保持着这样一种有点微妙的关系,三年,直到高考结束。
他成绩不拔尖,但还是去了一所还算不错的大学。而那时的我,选择了复读。
又一次,为了靠近他,我再一次拼尽全力。这一年里,靠着每逢周末的通话,收到来自他的鼓励,在这份鼓励中,我一心一意地再次备战高考这道难关。
第二年,我去了一所离他很近也很普通的大学,但这一次,一切都变了,变得那么模糊,也很朦胧。我们也在时间洪流当中慢慢生疏,也渐渐走散。
王尔德说,青春是一根烟。在这段青春里,或许曾经的我们带着那么一丝心动互相喜欢过,但现在的我们,就好像烟一样,烧尽,也不复存在了。
上大学后,我们之间不知怎的,好像是因为距离,还是生疏了。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开始为他在朋友圈写下一些小小的碎碎念与日常,只是希望如果他能看到,可以在下面留下一些痕迹,哪怕什么话都不说,只是一个点赞。
只可惜,在这三年里,为他而创造的“仅他可见”从来没有得到过回应。女孩得有多么喜欢一个男孩,才会在此一次又一次,也从未放弃过。
三年的朋友圈,却因为他的一条动态,全部删除,也就此放弃,但或许我还在喜欢他。
那天下午,一张牵着手的照片在朋友圈格外刺眼,不知不觉眼睛就红了。时间终究将我们的过往一带而过,也没有再回头看过一眼。
晚上,很早便回了房间,打开了自己微信相册,一条一条地向下翻着,再一次哭了。我所有的坚持好像在这一刻都变得那么地不值得,因为他还是不属于我。
张小娴的《谢谢你离开我》中有这样一句话,总有一天,你会对着过去的伤痛微笑。你会感谢离开你的那个人,他配不上你的爱、你的好、你的痴心。他终究不是命定的那个人。幸好他不是。
再回想起他,只是觉得在那段时光里,他带给我最美好的心动与青涩,又或许那只是我自己的一厢情愿,但我不愿说后悔二字。
青春的旅途里,有人上车,有人中途离开,我还是相信终会有一个人会陪着我坐到终点站,也许不是我最初认定的那个人,但他一定会是我的命中注定。
谢谢你曾经出现,也谢谢你选择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