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本” 聊聊“租”
在我的认知里,经济学是一门"高大上"的学科,是一群穿西装打领带的精英分子在黑板上写写画画计算公式,在电脑里反反复复推演模型,决定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公司的发展前景。
这种认知随着学习不断变化,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学思维决定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有的人用的好,有的人用的不好,即使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正在使用经济学。这是一门接地气的学科,非常有趣实用,值得每一个人都去学一学。
最近我学到经济学中两个很重要的概念,"本"和"租"。
本,说的是成本。
上周我去商场买鞋,在一双Nike和一双NB之间拿不定主意,两双鞋的价格都是500块钱。按常理说,我无论买哪双鞋的成本都是500块钱,可经济学不这么看,经济学认为,如果我买耐克,那么这双耐克鞋的成本不仅包括500元钱,还包括我没有机会买NB了。
经济学中这样定义: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现在我们生活越来越好,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周末的晚上,我投入时间来写点东西,那么我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这点时间和精力,其实还包括少陪孩子3个小时,或者不能去看一场电影,再或者不能和朋友聚一聚,这些都是我写点东西的成本,想想成本是很高的。假如我活在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到晚上除了睡觉就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供选择,那么睡觉的成本就会很低。
有选择就有代价,有代价就有成本。
假如你花了30块钱买了张电影票准备度过2个小时的美好时光,可是看了10分钟就看不去了,电影太难看了,这时候该怎么办?经济学会告诉你,果断走人。因为电影票30块钱已经沉没了,没有了选择,没有什么可放弃,也就不存在成本,所以说"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再往下推,准备投入的两个小时只过去了10分钟,如果继续看电影,你还需要再投入更多的时间,也就意味着更大的成本,如果离开的话,把这些时间投入到其他事情上,说不定会得到其他的美好。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这句话知易行难。你和女朋友谈了3年感觉不合适,还怎么办?经济学会告诉你你投入的3年时间已经沉没了,不是成本了,最好好心分手,可是你心里也许会很复杂。但经济学是对的,3年和一辈子可以说不在一个"数量级"。
租,聊的不是"房租"
提起租,我们第一反应肯定就是房租、物租等等。经济学定义,租是对资产的付费,这里的"资产"更加广义,包括房产、土地、人的才能和发明创造等等。
那么我们个人是如何赚取租的。
一种称为金钱租。你在一家单位工作,每月工资5000块钱,假如某天单位突然给你降薪,降1000,你想想降就降吧,离开这里干其他工作不一定能赚4000,你选择继续干,降2000,你还干,降了3000之后,你决定不干了,你觉得你不干这份工作是因为干其他工作同样有机会赚至少2000元的薪水。那现在你这份工作中3000块就是你的租,是你白赚的钱。用一个公式来总结,租=最佳工作收入-次优工作收入。
另一种称为时间租。单位每天发给你工资希望你好好工作8个小时,可是在工作时间里你总会刷刷微信上上网用去1个小时,那么,这一个小时就是你赚取的时间租。
租房租车的时候,房东和车主希望租金越多越好,可是个人工的租也是越多越好吗?
我的答案是越少越好。
从金钱租来看,同样是5000块钱的固定工资,给一个人降到500块钱的时候他还会选择继续干,因为他知道失去这一份工作,以他的能力很难找到另一份工作,那么他的租=5000-500=4500,白赚4500,挺高的。另外一个人降1块钱他都会选择离开,因为他自信离开这里以他的能力找到任何一份工作工资至少都是5000,老板对于这种人一分钱工资都不敢降,只能想着加工资,不让人才流失,他的工资依然是5000,那么他的租=5000-5000=0,。
从时间租来看,在工作时间里,有的人偷懒一个小时,工作还是可以应付了事,那么他就赚了1个小时的租,有的人把时间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希望结果更漂亮更完美,他没有赚取时间租。
短期来看,赚取更多时间租的人有占了大便宜的感觉,但长期来看,这种人工作能力停止不前,退化不止,加薪成了妄念,减薪倒成为可能,次优工作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少。拿我来举例,我在体制内工作,我兢兢业业干一天与我浑浑噩噩混一天,工资一分不少,看似赚了很高租,但时间长了,能力不升反降,成长别想了,工资不涨了,更可怕的是失去了选择的能力与机会,只能老死于此。
希望你也能学学经济学,在生活中做理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