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记得因为旅行而见到手工艺人无数,每次都驻足停留片刻,总免不了在走之前说上几句赞美之词如:"做得好好哟"、"要坚持下去哟"、"找几个徒弟塞"之类的话语后,买上一两件后,便匆匆离开。现成回想起来,也记不起几个,买回的物品大多因为不够精致、不实用等早已不知扔到哪了。
三年前即2015年的某一天,身为旅游行业媒体从业者,突发感想:旅游的途中不能只是走走看看风景、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啊,否则就真的成了那些随意涂鸦人手下的“到此一游”了。旅游的过程应该多一些当地文化与原著民之间的互动啊。而所谓当地文化、一定时间内大家的文化与精神认同,基本上都已消失。挖掘与复兴本土文化,是一件多么紧急的事啊,也许不是我一人或我一公司所能及,我必须得找到一个人,一类人,大家一起合力,一起才能做点什么。
提笔顺手写下“匠人”,这两个字是在旅行过程中看到手艺人时脑海里最常浮现的一两个字。 匠人,是一个时代文化的纪录者,展示者、传播者,纪录他们,便是用最好的方式来纪录这个年代。有了匠人渝,我相信,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当下,对话过去、影响未来。加上一个“渝”,对了,就是他们,随即让同事询问可否注册商标,同事在五分内就回复“可以”,就这样,一次无意之作,也许便会成会我终身所向。而这一切,都只是的酝酿中,仿佛在等待一个机会。
时间到了2017, 终于,实现了做一个空间叫匠人渝的梦想!和最初的想象一样,不大,200平方米,曾是国民政府的中央印钞厂。这里,够特色,在一幢具有70年历史的木楼里;够酷,有最高处达十米层高的坡屋顶; 够潮,拥有四个偌大的钢丝大吊灯;够旧,每一个红色油漆木梯里都泛着被磨穿后透着白。这里这一切只是开始,而未来,这个空间里面,即将装下一个个我敬仰的匠人和他的作品,供世人欣赏与参考。
一切都还只是在开始,过程中又传来一利好消息,中国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合并了,我的工作更是与文化分不开,第一次接到采访非遗传承人任务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每一次匠人采访,我都选择陪伴团队左右,都不愿意错过与大师对话。这一切从冥冥中开始,到现在的近距离,似乎这就是使命,我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关注、纪录、传播他们,更重要的是挖掘他们背后的工作起因、文化背影和传承历程,期待用这一执着,终将把自己铸成一枚“文字匠人”,也是美事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