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2年7月31日
大友克洋,日本动画界巨擘,以漫画出道,擅长以细腻写实的画风描绘奇异梦幻的世界,凭《童梦》在漫画界功成名就后便转投动画界,后依靠超越时代的《阿基拉》在动画界和漫画界都达到了自己的一个巅峰。
《KABA》又称河马画集(河马日文发音KA BA),1989年正值大友意气风发,所以这本画集可以说是大友为自己竖的一座丰功碑,有点玩票性质的自我鼓励,所以并未像大友其他漫画一样再刷多遍。
此书制作精良,但直到《KABA2》出来,才广受关注,结果直接导致日本雅虎上原本的白菜被炒成菜刀。欣慰的是,借这次GENGA展而再版使我有幸收到此书,89年卖5000円,如今涨到5750円,20多年只贵了750円已算相当厚道。
书的内容是大友从出道至成书时的一些精选原画,文字不多,以画为主。个人认为大友的画技更高于他的编剧能力,至少我是被他霸道的画面给征服的。大友画风受莫比乌斯影响较深,超强的繁杂场景控制力和富有特色的大友式丑脸都是他的名片。大友是个不甘寂寞的人,漫画动画之余,在包装设计、模型人设、书籍装帧等行业也多有涉猎,这是此本物超所值的画集不断给人惊喜的源泉。
不知觉又说了这么多废话,还是上图吧。
进入2000年后,大友似乎江郎才尽,历时9年耗费巨资、用尽心力打造的《蒸汽男孩》上映后未达预期,遭遇滑铁卢,大神头顶光环逐渐退散,不少人已偷偷在心底把他归作吃老本导演之流。
与20年前的《KABA》不同,《KABA2》是对过去的缅怀。GENGA展大友强势回归,证明他在日本动漫界的地位依旧无人能憾。但无论是让人津津乐道的悲叹墙,还是令人垂涎三尺的金田座驾,都暗示人们,您的时代仍在80年代。不过事实上等我翻过《KABA2》后发觉,20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大友还未死,诚然,他不是一个专注的人,这是全能型天才的通病,他的不专注令人误解他已经失去魔力,但他一直未变、一直伫立在那,那个多才多艺、涉猎广深的奇才大友克洋。
我向来对那些死扣型画师不感冒,靠磨时间得来的精细画面给我的感觉就是“腻”。所以一直以来我对那些强调细节的画颇为不屑一顾,直到我看到大友的画时,我才领悟,什么画风根本不重要,境界到了,大繁若简、大拙亦能巧。
三本画集中,无疑我更喜欢《GENGA》。与两本《河马》不同,会场版画集并不是由讲谈社发行,而是展会委员会亲自发行,内容上跟河马有不少重复,可以说GENGA更为精华。
画集开本为小8K,比KABA更大,装帧上较为朴素,软皮胶装,并无外封,不同于普通日本漫画。采用右开本(2本KABA画集同样也是右开本),设计上也很简约,以编年的方式充分展示原画的魅力。KABA用的是铜版纸,而GENGA的用纸不是很白有点像再生纸,不过色彩饱和度和还原度没有问题。印刷方面应该说日本业界保持了一贯的无可挑剔,即便在“铜丝女王”眼中还是有差别的,无论“大日本”还是“凸版”都不如“图书”。(KABA是凸版印刷,GENGA是大日本印刷)
虽然悲叹墙和AKIRA摩托车之类很抢眼球,但GENGA展主要展品还是其实是大友克洋从业以来的大部分原画,而会场版画集《GENGA》就收录了大友的精品复制原画。但画集本身还是有不少缺点,从设计上来讲这书太满了,明显想塞的内容太多,翻阅起来会有臃肿的感觉;还有就是概念跟KABA太过雷同,充分展示画是没错,但如果跟KABA太过雷同就有骗钱嫌疑了,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多点文字性内容来丰满整本书的内涵;而且从内容来讲跟KABA重复的更多,当然KABA是画集,而GENGA是弱化版复制原稿集,这里借用乔纳森老爷的一句话:“不是死忠不建议购入!”
好吧不啰嗦了,看图吧
展示按照编年的方式进行,如果加入回忆录的概念,那这书就完美了
进入蓄力期
进入爆发期
进入巅峰期
进入休整期
进入养老期
PS:最后再奉告大家一句:“不是死忠不推荐买3本。”(当然土豪除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