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艰苦的事情。古今中外,许多大作家在为读者奉献一部部伟大的作品的同时,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的作家因为写作牺牲了自己的健康,比如鲁迅和路遥;有的作家为写作牺牲了家庭,比如贾平凹;有的作家为写作终结了自己的人生,比如海子、顾城和川端康成。他们或是英年早逝,或是饱受非议,但无一例外,他们都给我们奉献了伟大的作品。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视写作如生命,以世界上最大的认真和耐心来对待写作,而不是贪图赚钱或者急于成名去粗制滥造,敷衍读者。
唐代的大诗人贾岛有一次作诗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一会儿觉得用“推”字不如用“敲”字好,一会儿又觉得用“敲”字不如用“推”字妙。举棋不定,他就骑在马背上一边走一边用手比划“推”和“敲”的动作。这时恰好碰上大文豪韩愈出行的仪仗队,不想冲撞了仪驾。当问明缘由后,韩愈不但不怪罪,还帮助贾岛分析:“我觉得用敲好。因为僧人敲着寺门,更能显出月夜的寂静,而推字却不能产生这样的效果。”“推敲”一词由此而来。这一“推”一“敲”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体现了古代的文豪们用字的谨慎和讲究,反映出他们认真的写作态度。写作如此认真用心,想不出佳作都难啊。
北宋诗人、散文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宋诗中的上乘之作,历来也是思乡诗中的代表作。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两句可谓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一直让后人传诵不绝。尤其是那个“绿”字用得堪称绝妙,这一点也为中外学者所公认。可是,这背后还有一段故事。其实刚开始,王安石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觉得不好,就改为“春风又入江南岸”,还是觉得不妥当,再后来又改成“春风又满江南岸”,还是觉得不够好。直到最后,王安石从唐代诗人丘为的《题农父庐舍》中“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两句诗中得到启发,才最终决定使用“绿”字。于是,这世间才有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千古名句。王安石这样的大文豪在写作时都如此地认真谨慎,为了一个字而反复揣摩、反复修改,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在写文章的时候草草了事呢?相比之下,今天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的写作者太多了。如果能静下心来,好好阅读,慢慢体会,潜心写作,我相信好文章自然会从笔端流泻出来。
清代的曹雪芹家道中落,在贫寒之中创作《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于是才有了这一部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惊世巨作。路遥先生为创作《平凡的世界》,光是调查走访、收集资料就耗费了整整五年的时间,接下来又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写作。为了设计人物的形象和生平经历,路遥经常熬夜写作到凌晨四点多才睡觉,甚至严重拖垮了健康,不得不住院治疗。可是病情稍有好转,他立刻就出院继续艰苦地写作。这样,才有了《平凡的世界》这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里的璀璨明珠。了解了这些,我们再去读这两部作品,肯定会发现更多,感悟更多。我们终将明白,没有哪部伟大的作品是随随便便就写出来的。“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凝结着作家或作者长期而艰辛的劳动与付出。
写作真的是一件很能带给人成就感的事情,但你千万不能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更不能草率行文、敷衍了事。唐代“诗圣”杜甫有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也刚好印证了一个铁的道理:你对待写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先行决定了你的作品的水平和质量。唯有真正静下心来,充分做好走一场万里长征的准备,以极大的认真和耐心潜心写作,并且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成长,你才能够在未来的某一个美丽的秋天,如愿品尝到文学创作这颗树上结出的甜美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