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冥想坚持得很好。
一方面是因为开始“每日正念”的课程,每天十多分钟,一段讲解加一个小练习,很容易坚持。另一方面,“如果俩娃都睡了,就去洗漱然后冥想”的执行意图已慢慢成为习惯,或者一个必须的睡前仪式。
至于为什么报了两个看似并不太需要的课程,最首要的原因也是出于好奇。都说好奇心害死猫,我这是好奇心损钱包......
每日正念(Mindfulness Daily, MD)的两位导师就是我上正念觉知(Power of Awareness, POA)课程的Jack Kornfield与Tara Brach. 看了大纲,40天MD的内容与七周POA的很相似,本觉得没必要再花钱。但是又很好奇每天一段的内容,两位老师会怎么讲。
素不喜欢这种以退费为诱饵,吸引人在朋友圈做广告的运营方式。但是很想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坚持40天去做练习。结果一开始就深深爱上了,一发不可收。
带动了几位朋友一起学习。每天读大家的感悟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即便针对同样的内容,每个人的关注点也各不相同。真是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Coach Lily的课是关于职场进化与自我认知。混学术圈的,在职场本没有太多困惑;自我认知也是我很感兴趣和有一定理解的领域,似乎也没必要再去专门听课和学习。然而,对于这个我一直想系统整理的主题,始终没有特别成熟的思路。所以again,很想看看Lily怎么讲。
现在关注的焦点,不在获取多少新知识,而在知识背后的体系与逻辑框架。琢磨这个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2、此消彼长的写作与睡眠。
因为没怎么写东西,本周基本没有超过十二点睡觉。权衡之下,还是睡眠比较重要,只能找其他时间来写作了。基于和一些群友的讨论,有些东西可以写一写。开了几个题目放在那,有时间就写几笔。
我本是一个需要大块时间才能写作的人。动笔之前需要预热很久,写得又慢,没有大块时间根本没法写。但是时间的压力驱使我去找其他改善的方法。比如,有想法时立刻开一个文档,把脑海里出现的题目和要点记下来。其他没法写的碎片时间,其实都可以用来构思框架、素材和措辞。
架子搭完后,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一次写完,可以像写论文一样,分批填写标题下面的阐述。时间充裕的话就写上一个大标题,没时间就写一个小标题。这样慢慢也能把一篇文章利用零碎时间凑出来。之后再找一个专门的时间修改与润色。
3、每日工作清单执行得不错。
与一些朋友讨论了“执行意图”这个概念,获得很多启发与灵感。又可以写一篇。下周再接再励。
4、找到属于自己的正念时间。
在纷繁忙碌的现代社会里,时刻保持正念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最好能每周抽出固定一天作为自己的正念日,带着意识与觉知去做一些日常的,或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打扫、煮饭、散步、读书。
作为全职工作的俩娃妈,拥有这样的正念日是很奢侈的。因此我想,可以变通一下,在一些日常小事当中,刻意地练习正念。比如,每天接送儿子上下学的路上,周日上午给女儿做辅食的过程中,每晚冲凉时,等等。
用好这些时间,也会觉得是fully与自己待在一起的。即便有时是在为其他人做事。
(2017.02.25 by 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