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乐
今天遇到了一件十分尴尬的事情,那就是手机掉到了厕所里,高级的写字楼卫生间感应的太灵敏,当我刚反应过来时,已经顺着水流哗啦哗啦的寻不到痕迹,我只能苦笑自己,上个卫生间还拿着手机干嘛,相信不仅是我有这样的体验,很多人都是这样吧,不管走到哪里,无时无刻都会拿着手机在身边,成为了一种习惯,一会儿不见手机,就有点慌慌的。
从今天的这件事情,我就开始想,这是为什么呢,我有那么重要吗,一会别人联系不上我,或者一会不看那玩意儿就怎么了,像60后70后那会在我这个年龄不是还没手机嘛,不是也照样活的好好的,遥想当年我的第一部手机是红色的小灵通,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懵懵懂懂的就对这个小巧的玩意,十分的感兴趣,多会儿也带在身上,只要一响别人就能和我说话了,每天就盼着别人能给我打打电话,聊聊天,没事的时候就玩手机里的贪吃蛇游戏。并且乐此不疲,手机每天按来按去的,后来那部手机,一直被我用到都磨得看不出键盘上的字来,给丢了,第二部就是我们很以前的老朋友诺基亚,不管是黑白的还是智能的,习惯了它的存在就离不开了,就和亲人似的,虽然也能忍痛,但却是十分不舒服的。
还记得那个没手机的时代吗,妈妈说她们年轻那会没手机的时候,找人都是去家里,好朋友也都是附近的院子里的,每天大家就到处串门,彼此联络感情。老一辈的人谈恋爱都是,单位父母介绍,见一见就很快结婚了,爸爸妈妈那会呢,有了传呼机,不能见面的时候彼此,传呼着,呼唤到公用电话,也都是三言两语的表达思念。在往前就是飞鸽传书,写信,无尽的等待回应,让多少人等的白了发,想想自己活的还真是一个比较幸福的时代,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每个人的联系越来越近,我感觉拿着手机就和拿着世界一样,想查什么信息都可以找到,只有不想学的,没有学不到的,就是我们的这个时代:只有不想联系的,没有联系不到的就是我们的这个时代,可恰恰是这么的便利条件,不爱学习的照样一抓一大把,很多毕业以后的人,就再也不拿起书本了,信息爆炸的时代,看的都是碎片性的八卦新闻,或者是看些重复无聊的肥皂剧安然度日,重复着机械式的工作,年纪轻轻的早早的早衰到了老年,和周围的邻居关系好陌生,高楼大厦一关门,对面是谁可能都不知道,每个人都感觉忙忙碌碌的,早晨公交站、地铁站来来往往的行人,感觉就像一团一团的“沙丁鱼”每天上演着重复的循环,儿时的那些玩伴,也因为各自的忙碌,分崩离析,聊起的话题更多的是工作中的忙忙碌碌,喜怒与哀愁,时间也过的很快,快节奏的高压生活,每天从六七点开始,就准备奔赴“战场”。
那么生活的意义就是为了忙忙碌碌而不知所为吗,赚钱的意义又是什么,最近特别提倡一种慢生活的倡导,有很多人都深有感触,是啊每天过的太快了,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果,又或是竞争激烈的形式,亦无从头绪。只能先做好工作在想其他,其实我们可以选择,在忙完的时候,读读书,喝喝茶,想想学习点什么技能,做一个快乐的自由职业者,或者在共享经济的环境下,个人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的技能发光发热,很多重复机械式的工作,现在已经从用工成本的增加,在不断的减少;出租车司机这样能被大众所取代的技能,也已经被各种打的的软件,争抢的没有了出路;在发达国家因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所以很多人甚至工作了好多年,想重新学习,都可以重回校园,工作半年,旅游半年,当然我讲的有些理想化,但是当自己真的寻找到喜欢做,并且可以做,又能做到很好的一件事情,并且这件事情是社会所需要的,一个一个的个体经济浪潮的价值发展,是一种趋势。我的同龄人,都不想中规中矩的按时上班,她们都在去寻找摸索,自己未来要走的路,可以确定的是,那是一条自由的,可以自主安排的,因为个人的意愿而图强,而不是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业。相信会有很多人,和我想的一样,慢与快的生活节奏,赚了钱,玩一玩,在赚钱,如此循环,选择快与慢的生活相宜平衡,而不被约束着。
ps
喜欢就关注我吧,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