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五十公里桃花坞》,上周一期,陈陈陈开始了他的第二次行为艺术总动员,和第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的行为艺术活动并没有开会讨论,而是大家互相通知的,结果张翰他们因为没有提前知晓,再加上对于第一次行为艺术的不认同,而他们当天已经做好了拍摄宣传片的安排。由此,两者之间产生了一些小冲突。
张翰认为:之前开会时就说过,但凡以后有集体活动的,比如行为艺术,需要大家投票表决,超过半数以上的,就可以进行。而这第二次的行为艺术并没有开会表决,如果去参加的话就打乱了他们原有的安排。
为此,陈陈陈也表示:确实是他的疏忽。
最后成年人的解决方式是:不爱参加就不参加,看自己喜欢。
然后,张翰他们一行4人还是按原计划去拍摄宣传片了。
说实话,我很喜欢他们的处理方式。
因为整个交流过程都很温和。即使是在说着会让人不高兴的事情,也因为他们沟通和交流的语气始终很平和,而让整件事情显得没那么严重。
张翰始终在就事论事,用一种坚定又平和的状态把“坚持原则”“不随大流”的态度诠释的非常成熟。
当然,陈陈陈的理解和清醒,也让这件事情看起来只是一件“各有安排”的小事。
这大概就是态度和语气的重要性。
事后,丹丹老师因为担心张翰和陈陈陈的关系,特地找郭麒麟和汪苏泷来商量对策时,他俩一致认为“不需要再提,就这么放着就好”的处理方式,也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成熟和成长。
诚然,这件事情真没那么大。每个人在集体当中,首先得是独立的个体,大家都有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和工作的权利,当需要多人参与进行集体活动时,“提前讲好”和“少数服从多数”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我们没必要为了“融入”而“投入”,就像在第二次行为艺术之前,李雪琴和辣目洋子碎碎念“坞长(陈陈陈)总爱整这些玩意儿”;在张翰他们离开去做自己计划好的事情,其他人在前往开展第二次行为艺术的场地的路上,汪苏泷说“其实我也不想参加,但我想都换好衣服了,那就参加一下”,郭麒麟说“哦,还能不参加啊,那咱下次能不能不要保持沉默”……
你看,大家都有不想参与的年头。
而在那个当下,“大多数人都在沉默的螺旋里”。
在此之后,他们桃花坞里的生活应该会越来越舒适的,毕竟已经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最后,我想说:不要害怕冲突,但要注意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