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大脑的正确使用方式!0801

大脑大概是人体最神奇的器官了吧!看着小小的占人体总重量比例很低,却决定了人所有的思想和言行举止。如果世上真的有灵魂的话,那多半就是在大脑中了吧。所以不少的科幻影视剧小说中,就存在着只要一个人的大脑还在,那思维就还可以跳跃、这个人就还活着一样的故事。

大脑是如此的重要!我们很多人却似乎并不爱惜,总是喜欢把所有的信息一股脑的都塞进大脑里面。就像对待仓库一样。但是如果不对大脑进行合理的整理使用,仓库里面诸多的信息,就会像是一边的水碰到了另外一边的面,搅成了一堆浆糊。

怎样合理的使用大脑、让大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需要思考规划的事情上,可以妥善的帮我们Getting Things Done、不至于浪费宝贵的脑力呢?

记录:释放大脑内存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大脑确实很好用,但是信息过载的情况下,大脑搜寻信息也是需要时间精力的。所以遇到任何事情,先妥善的记下来,让大脑不需要再去重复记忆,才是释放大脑内存最好的方式。

记录分为两种。

001 列清单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把所有需要处理的任务罗列出来,也就是俗称的“列清单”。周期性规律的列清单,把需要我们解决的任务详细的写出来,不管是数额巨大的投资案例,还是出门时要倒个垃圾,逐一写下来,同时也写清楚每件任务需要达成的结果、以及需要完成的时间。

这部分内容记录下来之后怎么处理呢?

能在五分钟之内完成的事情,不要拖,立刻花五分钟把事情处理掉。

不能够在五分钟之内完成的呢,先看看是不是非我不可。是,那划到代办清单,留待下一步处理。不是,立刻找人接手。

一般清单列出来之后,轻重缓急就基本上出来了,尽快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完,这样才能不占用大脑的带宽,让大脑可以彻底把这件事情,“抛诸脑后”。

002  理素材

另一种情况呢,就是素材的记录收集。不管是不是当下的任务,只要遇到相关的都分门别类的记录下来。一方面,记下来的事情,大脑就可以不用记忆了,释放了大脑的内存,缓解大脑记忆压力。另一方面,这些材料都会形成自己的素材库,在后面的工作生活中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拿过来用。

知名作家王小波就有一个拆书素材整理法:看中的书要买两本,把觉得自己有用的部分直接裁剪下来,分门别类的放在专门的素材库里面,素材收集完了,两本书也支离破碎不成样子了。但是写作的时候,每每需要某一样素材,素材本拿出来翻一翻,资料就有了。

素材收集记录,就是类似这样的资料收集方法。

思考:结果导向

释放了大脑的内存之后,我们就需要充分调动脑力来解决需要思考的事情了。想要GTD,大脑也需要有个明确的方向。所以,在开始之前,我们要明确任务的目标和原则,明确想要实现的结果,经过充分的沟通交流后,汇总成一个具体的行动方案。

这其中,我们需要好好的和所有相关的人进行充分沟通。比如,我们要和领导明确:事情预期的结果是怎样的?我们要和所有相关的人员进行头脑风暴:可以从哪些角度开展任务?预计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分别需要如何去应对?资源要怎样调配?等等这些问题,逐一记录,再组织整理成一份具体的、明确的行动方案。

大脑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根据现有的信息进行推理、核算、思考,充分的利用结果导向,有目标的引导大脑的思考方向,我们可以收获很多的意想不到。

行动方案:具体,可操作

通过思考得出的方案,很多时候非常正确,但却未必可行,有可能就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在管理学圣经《赢》一书中,作者韦尔奇第一章就提出来,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价值观,但这些内容往往是空泛的。举个例子,“竭诚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这句话非常正确,但是怎样来衡量哪些行为才是真正的“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了呢?

具体可操作的行动方案,应该是这样的:1、每天都要同客户进行交流,了解客户的销售进展;2、绝对不能让公司内部的冲突方案影响了对客户的优质服务;3、当客户有服务需求时,要首问负责到底;4、……诸如此类。

具体的、可以直接去执行操作的方案,才是真正有效的行动方案。

总结一下:大脑其实像是我们的军师,端坐在指挥帐中。我们记录下来的清单和素材,源源不断的送进指挥帐里面,通过大脑的思考和整理,变成一条条具体可操作的行动方案,让我们更好的执行,以此达到GTD的最终目的。所以,好好的爱护、合理的思考、明确的指挥,才是我们的大脑的正确使用方式哦!

来源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