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峨眉山,不是因为茶,而是因为佛。
普陀人,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有四大佛教名山,只不过记不清到底是哪四大。大学文化学课上,终于理清了对应关系:普陀山——观音、峨眉山——普贤、五台山——文殊、九华山——地藏。
这一次,以茶的名义相约——第二届中国茶乡峨眉山国际茶文化博览交易会。依旧是托单位的福气,第一次正儿八经进入四川的地界,而且一进就是佛山腹地。出身在舟山,或多或少浸润了些佛的气息,对香火的味道、诵经的音律以及木质的寺庙结构有莫名的亲切感和敬畏感。夜探报国寺、伏虎寺,日行大佛禅院,虽留有遗憾未能登上金顶一览盛景,然那份佛家宝地的庄严与秀美深深印在脑海之中,留个遗憾待下次探访。
第一次喝峨眉山的茶是在去年春天。冲泡芽头茶的奇妙感觉只有自己动手才能感知。看到茶叶在自己的手指间玩弄,在玻璃杯中舞动。喜欢静静地看着某一个芽头,看它在杯间回转,看它因我的捣蛋眩晕在水中。偶尔惊喜地发现一颗小芽儿带着一粒气泡缓缓地向下沉去,又猛然间向上折回,悬在半水之中徘徊,与水的韵动同行,仿佛茶与气合二为一在此共舞。有句话说茶如人生,在茶的沉浮间品味人生,或许说的就是这个时刻吧!
还记得和江老师一块儿拍峨眉雪芽时的情景,她的书法,我冲泡的茶,以软笔书法为背景,前衬以茶,再加个简单的小植物,美其名曰“茶+书法”,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我们做的初次探讨。女生间艺术的发现与探讨,并在生活中演绎,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发现,也能让我们欣喜老半天。就如江老师临摹的一幅“女书”,女书是湖南江永女书专用的汉语方言音节表音文字,它通过母亲传给女儿、老人传给少年的自然方式一代代传下来,它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独特而神奇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语言生活中的一个奇特现象,更是女性间交流的秘密通道。
在峨眉山,又认识了一款茶——茉莉花茶。印象中的茉莉花茶香得妖艳,记得一次去北京张一元,愣是被茉莉花香薰昏了头,整个人出现呆滞的状态,从此对茉莉花茶产生排斥的心理——远离茉莉花茶为妙。在犍为,在蜀南茉莉花基地,看着大片的茉莉花茶,看着它们含苞待放的样子,娇羞可爱令人垂怜。品种园中,鸳鸯茉莉、单瓣茉莉、多瓣茉莉、单双版同株茉莉等各形态的茉莉花大开眼界,在茶的小圈圈外,亦有各种各样的大圈圈,顿时感到自己好渺小,小得只像尘埃般飘走在空气之中。
茶杯还在行走,茶区正在赶来,行走中细嗅茶的芬芳,品味茶的馨香,感受茶的点滴,思索茶的方向,她还在路上。
2017.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