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懂了这个道理,就知道生气是多可笑的事情

如果懂了这个道理,就知道生气是多可笑的事情


老九读佛

曲世宇,多识基金会常务理事

2018-09-11


主讲 | 雪歌仁宝齐

《入行论》第六品第三十一偈颂:

是故一切法,依他非自主。

知已不应嗔,如幻如化事。

这里讲到“是故一切法”,就是把前面从第二十七偈到第三十偈当成理由——那四个偈颂讲到嗔恨心对境的那个人——我们生气时执着有的“那个人”,或者说是补特伽罗我执。

补特伽罗我执完全是不合理的,实际上完全没有补特伽罗我;我们实际上去找“那个人”的话,也完全找不到。第二十七、第二十八偈主要是破数论派说的补特伽罗我,第二十九、三十偈是破胜论派的补特伽罗我。

整个破了之后,现在这里讲“是故......”前面四个偈颂的道理破补特伽罗我,破有一个“那个人”。破了之后,现在讲“一切法”指的是我们生气时的对境——一切众生实际上完全找不到,完全没有自性,没有补特伽罗我,完全是被动、无自主的,完全是依赖其他因缘的。

而那些因缘也没有自己的力量,这里第二句没有提出来说那些因缘也没有自己的力量。你们看隆莲法师的译本就有提出来——如是悉由他自在,非由己力能自在。于诸一切如幻法,如是乱已无嗔恚。

“非有己力能自在”就是讲那些因缘也没有自己的力量。所以我们好好观察。因为这一段我们修谛察法忍嘛,我们观察发现嗔恨心完全是不合理的,用这种方式来对治嗔恨心。

现在结论就出来了,对方这个人确实完全没有一个自己,完全是依赖因缘而存在的,而那些因缘也是依因缘而存在的,所以完全是被动存在的。“知已不应嗔”——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就没什么可生气的,所以不应嗔。

我们要做到什么样呢?这里用了两个比喻“如幻如化事”。

“如幻”,像是魔术一样的假东西,“如化”像是佛的化身或者是菩萨化现什么出来。不管魔术变出来东西也好,还是佛菩萨用神通化现出来东西也好,实际上都是被动的,我们不能把它当成真正的。如果我们知道它是被动的话,就不可能对它生起执着,把它当真,心里也不可能生起嗔恨心,这就是“如幻如化事”。

如果我们了解无我和缘起的话,内心就不会生起嗔恨心,因为我们不会生起执着心,就是这个意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刘国梁在一次电视采访中介绍那些我们熟知的乒乓球冠军们,一天下来击球的次数在8000至10000次左右,有的甚至会给...
    刘小妹_7ea9阅读 197评论 0 0
  • 不想打电话,害怕打电话!不想听你跟我讲那些事情,对不起,就当我不孝吧⋯⋯我真的害怕☹️
    huayaaa阅读 315评论 0 0
  • 三原则:图原创,文原创,诗原创。 红豆生幽谷 秋来落一枝 东流随水逝 何处寄相思 【五绝.平水韵】
    秋水饮马阅读 680评论 142 54
  • 为了帮助孩子自学学校课本单词,Tyger将学校课本单词进行了归类整理。如图所示: 左侧为课本词汇表,右侧按照音节分...
    Tyger老师阅读 1,281评论 4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