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妈妈最大的心愿,我也不例外。
从备孕到怀孕,一直小心翼翼,生怕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女儿出生后,为了让她健康的成长,我学习各种育儿知识、营养知识等等。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女儿2岁的时候,还是因为肺炎住进了医院,虽然医生确诊是常见的肺炎球菌肺炎,但是还是需要住院几天。
看着女儿抽血、打点滴、雾化受各种罪。揪心的很,还好女儿不久就痊愈了,出院前一天又恢复了以往的活泼乱跳。
我心中的石头也随之落下了,最后我还是得面对门诊、住院、检查、治疗等等这些堆积下来的账单。
起初我还觉得自己挺机智的~
女儿1岁多的时候,我在老公同学推荐下,给女儿买了爱X分重疾,本以为一年好几千的保险终于能排上用处了。可是万万没想在理赔过程中遇到问题,女儿肺炎住院的这个情况,根本就不在保障范围内!最后只能干着急,但是一分理赔金都拿不到手。(本文不推荐任何保险!)
只怪自己当初没有仔细去看合同内容,才到导致这样的情况出现。这一年好几千的保费,就相当于交智商税给保险公司了。
经过女儿这次住院,我虽然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但是又因为之前买的保险没起到任何作用,所以心里面对保险还是心有余悸。一直拖着,没想好这个保险到底要不要继续交钱。
和闺蜜们聚会的时候,我发现原来大家对于保险这玩意儿,普遍都是观望的态度,更多的依然是对怎么买保险一无所知。大家都害怕上当受骗、害怕白白交钱、害怕理赔很慢等等。
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①保险行业风气很乱,高素质的代理人属于少数,一昧只推荐高保费的产品,根本不理会我们家庭到底适不适合;
②很多人买保险都是很“浮躁”的,跟风去买一些“大热产品”,至于这保险到底怎么样自己却不知道;
③缺乏一些保险基础,动不动就会被一些符合“人性”的产品吸引,却忽略十分十分重要的合同。
不过前段时间和保险大咖保贝妈妈聊天发现,原来买保险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我们不要掉进这几个误区里面就可以了!!
误区①:给孩子买保险,越全面越好?越多人推荐的产品就肯定好?
误区②:保险必须是“有事赔钱,没事当投资”?
误区③:孩子是“心头肉”,保险越多越好?
误区④:只关注哪个产品最好?陷入产品对比的死循环,忽略家庭的真实需求。
误区①:给孩子买保险,越全面越好?越多人推荐的产品就肯定好?
给孩子买保险,越全面越好?越多人推荐的产品就肯定好?
因为对保险一点都不了解,很多妈妈都会在买保险的时候,喜欢找身边的亲戚朋友去推荐,然后自己就买了。
还有一些妈妈呢,会在网上查各种热门的保险,然后各种对比。
“这个比那个多了什么”、“那个比这个少了什么”,但是对比来对比去,最终还是选了一个并不适合自身的产品保险。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涉及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适合别人家的保险,一定适合你家吗?”
因为收入、身体情况、工作职业、出行方式等等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买保险必须要根据家庭情况去分析。
误区②:保险必须是“有事赔钱,没事当投资”?
其实保险可以简单分为消费型和返还型(理财)两种,消费型的保险一般是在保障时间内发生保险事故就会得到理赔,过了保障时间,合同就会终止了,保费是消费掉的。
而返还型(理财)的保险就会相对复杂一些了,会涉及到什么分红、生存返还比例、初始费用等等。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家庭,钱还是要花在刀刃上的。
如果选择返还型(理财)的保险,这类保险一般都比较“辣鸡”,实际理财收益一点都不高,保费还贼贵,保障的额度还很低。往往不如我们一部分钱用于真正的理财产品上,一部分钱去给家庭配置消费型的保险。这样一来,我们实际的理财收益会更高,家庭也有充足的保障额度。
毕竟,“保险”还是姓“保”的,而不是姓“理”的。
94年的时候,也就是二十几年前我还在读小学的时候,我妈给我买了一份保险,一年交360块钱,要交10年。说是可以保证我上大学的费用和养老的费用,当时候我妈一个月的工资是90块钱。
08年的时候,我不负全村的希望,终于考上了大学,开始领取所谓的“教育金”,当时一共拿了2000块钱,而我当时的学费一年就要4000多了。后面我又电话联系了保险公司的客服,问他老了之后可以拿多少钱,他说每个月60块钱。嗯,现在想起来这60块钱还可以吃三顿快餐,老了之后估计只能吃两顿快餐了。
我们经常听到的“有事赔钱,没事当投资”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哦。
保险确实是有理财的作用,但是目前国内理财的保险真实收益一点都不高。而我们把钱放在真正的理财产品上,收益绝对比保险理财要高很多。
保险绝对要回归到保障身上,至于我们具体选哪种类型的保险,妈妈们就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定
误区③:孩子是“心头肉”,保险越多越好?
很多妈妈是在生完宝宝后,才开始有了买保险的想法,想给宝宝买最全面的保险。然后一股脑子地给孩子买各种保险,觉得这样才安心。
但是妈妈们往往最容易忽略一点:“爸爸妈妈才是宝宝最重要的保障”!
你想啊,一个家庭里面,爸爸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以及孩子的精神支柱,投保的紧要性远远大于老人和宝宝!
如果你只给宝宝去买保险,而大人却没有买。万一大人发生事情了,收入和精神的依靠都断了,整个家庭也就垮掉了,孩子和老人该怎么办呢?
2016年7月1日,津蓟高速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载客30人的客车中仅有4人生还。
当一位较轻的受伤者从急诊室出来,记者把话筒递过去,问他“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他只有一句话,“我还没有买保险,我出了事,我的家人他们该怎么办啊?”
这或许就是作为家庭支柱最需要保障的真实写照了,所以买保险的首要原则是:先保障经济支柱,再考虑宝宝和老人的保障。
误区④:只关注哪个产品最好?陷入产品对比的死循环,忽略家庭的真实需求。
买保险一定要以家庭情况为导向,定位好每个家庭角色。
一个家庭里面最重要的是经济支柱,然后再到非支柱,接着是宝宝和老人。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去考虑的人员,特比是经济支柱,买保险必须是最优先去考虑的!
特别是我们年收入不高的家庭,更要优先保证收入最多的哪个人。因为他一个人的收入可以保障全家的经济稳定,一旦他出现问题的话,宝宝或者其他家庭成员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另外我们一家人的保险预算,不能超过我们年收入的10%,因为我们花太多的钱去买保险的话,会对整个家庭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其实运用合理的配置方法年收入10%的预算已经将每个家庭成员的保额都配足了。
注意哦!这里所谓的配足是指我们的保险发生事情的时候能有足够的钱去抵御风险:
①身故风险需年收入的5-10倍去抵御;
②重疾风险需要年收入的3-5倍去抵御;
③医疗风险最低需要100万去抵御;
④意外风险最低需要50万去抵御。
更重要的是,妈妈们给宝宝去买保险一定要量力而为,并且大人的保险先配足够。
其实给宝宝配置保险量力而为就好了,我们预算足够当然可以给宝宝选一个终身的、保障非常全面的保险。但是如果预算很少,连外出赚钱的大人都没配置足够保险,那就特别不建议在孩子身上花太多的钱,可以先给宝宝配置一些基本的保障先。
还有我们一定要趁年轻尽早投保,不要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又很健康,用不着保险,等到身体有小毛病的时候,才想买一份保险。这就很麻烦了!因为有很多身体的小毛病,医生说没啥大问题,但那分分钟导致投保人被拒在门外,保险公司明知道人有患病风险,还能同意投保吗?不存在的。
我总结下!
先保家庭支柱,不要跟风乱买和不要谁推荐就买,必须根据我们家庭实际情况去买,而且要理性去看待不同种类的保险。
这4大点是买保险之前必须要先弄明白的问题,但是具体怎么买、买哪种,这类的问题还是要咨询专业的保险团队。
更多保险干货关注微信公众号:树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