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
在三伏天施艾灸是夏季扶阳必不可少的养生方法。三伏天是一年中自然界阳气最为鼎盛的一段时间,根据“春夏养阳”的原理,三伏艾灸,正可谓是顺天应人。
对特定的穴位和经络进行温热刺激,使得身体气血循环加快,腠理宣通,驱使体内风寒,湿邪外出,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再加上,三伏天气热,人体毛孔大开,艾草的药性更容易渗透。因此,三伏艾灸借助天时,能一举扫荡体内的阴寒之气,防止冬季复发!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呢?
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的外界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
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体内也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以及各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但若是阳气衰弱,体内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
再加上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消暑的饮料,如冰镇啤酒、凉茶等,然后整日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工作,那真是陈寒未祛,又添新寒。
三伏灸的作用
1、三伏灸是根除疾病根源的好时机
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尤其是“三伏天”,此时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
此时调理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2、温肾壮阳,元气充足
元气阳气充足,夏不怕热,冬不怕冷,精力、耐力旺盛。
根据临床实践,命门和神阙穴组方,壮阳第一,三伏采用灸法,会感到有热感从穴位直透体内,灸命门可培补肾气,振奋肾经,使阳气充盛行;神阙属任脉,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阳固脱。二穴相配具有温肾壮阳,回阳固脱之效。
3、延年益寿
真元乃元气、阳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长寿之本,福德之本。
中老年人,如果在三伏天坚持灸关元穴,尿频尿急、前列腺问题不光自己解决了,还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4、三伏灸,排寒湿效果最佳
寒是万病之根,湿是万病之母,风是万病之首,火是万病之华。
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行灸,以艾火的纯阳,结合三伏天时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腧穴,具有一灸顶三灸的效果。排湿寒的效果显著。
2019年三伏灸详细时间表
入夏排毒:5月06日--6月12日
伏前培元:6月13日--7月11日
初伏驱寒: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清养: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化瘀:8月11日--8月20日
伏后固本:8月21日--9月01日
三伏天是上天赐予我们调理身体的最好时机,我们只要顺应天时养生就能出来好的效果。
三伏天艾灸还要注意这几件事
1、艾灸顺序问题
总原则:先上后下,先背面后正面,先左边再右边,先头身后四肢。有些个别穴位会有个别顺序。
2、艾灸频率问题
平时身体没有病痛的话,每隔3-5天艾灸保健穴即可,每穴位3-5钟左右。
如果有伤风感冒等病痛,或身体寒症较重,可以隔天艾灸相应的穴位,时间可以长一点,8-15分钟都可以。无病痛的情况下,不要每天艾灸,易上火(口干舌燥、便秘、痘痘、鼻血等
3、艾灸时间问题
原则上一天任意时间都可以艾灸,上午是艾灸的最佳时间,上午>下午>晚上。
晚上9点后最好不好艾灸。晚上适宜养阴。例外:如果是治疗失眠症,临睡前艾灸效果较好。四季中,夏季是除寒湿补阳气冬病夏治的最好时节。
4、气血问题
艾灸是调动你自身的气血消灭体内的敌人,多少会损耗自身气血,所以要注意补气血。但坚持艾灸,体内阳气终将胜于邪气。
把握好三伏天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坚持艾灸,常年保康健。
温馨提示:
艾灸每伏第一天为最佳,能持续最好。伏天分三次,每伏期间最少做艾灸三次,最好做9次以上的艾灸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