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记事的?三岁?四岁?在我的印象中,记忆开始连续是在六岁幼稚园启蒙之后。
我的老家是在农村。六岁之前的记忆,是冬日艳阳天被母亲抱到暖阳下洗澡穿新衣裳,漂漂亮亮的衣服上面全是阳光的味道;过年顽皮将鞭炮丢到牛圈最后被炸满身臭烘烘却止不住笑哈哈;夏天和小伙伴结伙去果园偷橘子,最后却被酸掉牙的懊恼。
那时候的农村,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也没有过多的可供玩耍的人造娱乐器材。更多的时间是我们想方设法,自娱自乐。
春天的时候,桃花,李花开始开放,那时候觉得桃花真美啊,一朵朵粉红色的小精灵,在枝头摇曳身姿,我们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拽着桃树使劲摇,因为可以看见桃花雨呀!想想满天的粉红兜兜转转的挥洒,微风一吹,更是好像置身于电视里那梦幻的场景中,真的是极大地满足了那时年小的我的少女心。但是也经常因为这个而被母亲骂,因为桃花提前被摇下来就没办法结果了。
当年,春天还有个不能缺少的活动,那就是挖春笋啦。一场春雨过后,一节节,小小的春笋就在竹山上冒头了。嫩嫩的竹笋加上鸡蛋,抄上一小碟,我可以就着这碗菜吃上好几海碗饭,就连在今天,这样美味的菜肴也是难得再有了。原来郁郁葱葱而有生机的竹林山,因为现在气候和人工破坏的原因,变得残破不堪,仅有的一些老竹子勉强冒出来的春笋也是干涩得难以下咽。
在家人的带领下,约上几个小伙伴,穿上厚底的鞋子和厚衣裤(以防被山上的刺划伤或被地上的尖石子扎伤),带上砍刀,拿着棍子和竹篓就可以出发了。这是有家人在场的时候。若是家人不在,约上小伙伴,拿个小棍子用来开路,就可以出发了。
春天是竹林开始茂盛的时候,茂密的枝桠开始伸出来,连带着一些挂满小刺的植物也出来争地盘了,稍不注意,你的胳膊上就会被示威的枝桠或者倒刺留下一条长长的痕迹,那么回去之后可能要迎接母亲的一顿责怪了。
沿着竹山的石阶向上,两边都是密密的竹子,将视线从翠绿的竹叶移到根部,可以发现一根根,小小的不到十几厘米又笔直的小竹笋了。一般来说,小竹笋都是生长在低矮一点的竹丛里,有些呈现的是鲜嫩的绿色,有些是颜色有些暗淡的墨绿色,需要人弯下腰来细细寻找了。
用手掐住竹笋的根部,如果场景允许的话再两脚分跨竹笋两边,两手用力往上一提,运气好的话小小的竹笋“啵”地一声就被顺利拔出来了。如果运气稍微差一点,用力过了头,就会一个用力,手里的竹笋和人一起就一起栽到了地上,爬起来骚骚头还嘿嘿地笑几声表示没事。如果运气再差点,那就是遇上比较顽固的小竹笋了,用上老力拔了好几次,也换了好几个方位,那也不能拔出来,还会弄得手上满是倒刺,这时嘛,呼唤“老爸”或者“老妈”一声,等大人过来,泰山一立,两手一放,“嗯哼”一声闷哼,再顽固的竹笋也要乖乖跑出来了。
拔了一会儿竹笋,小孩子就会力乏拔不动了。这时,他们就听到了来自山上的鸟声,虫叫声,注意到了旁边还有不知名的奇怪的植物。这一切都在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旁边那个黑黢黢的洞,好像也在招呼他们,“来吧,来吧,来玩呀”。于是和三两个小伙伴们一商量,就向着山上未探索过的地方冒险去,将一群大人们的嘱咐留在脑后。
待大人们准备收工回家时,满山都是呼声,“二狗子,回家了”“三娃,你在哪啊”.....风远远地将大人们的喊声传到小孩儿们的耳中,顿时,小头领将伙伴们召集起来,顺着原路“开山劈岭”或在丛中低头穿行,最后回到父母身边自然少不了一顿揪耳朵,最后在一群“熊孩子”的告饶下踏上回家的路。
回到家里,太阳已经落在西边准备下班回家了,有时太阳躲在一片云彩后面,就把彩霞姑娘羞红了脸,肆意的将美呈献给晚归的勤劳的人们。
趁天还没黑,父母们忙着把刚收获的嫩竹笋剥掉外衣,孩子们却趁着此时抓紧时间跟小伙伴们好好地疯上一会,什么丢手绢,跳房子,丢沙包是玩的不亦乐乎。
将剥掉外衣的竹笋洗好之后,横着切成一片片不足一厘米厚的小竹笋片。将鸡蛋打入抹有猪油的锅中,放点葱,辣椒,蒜,再趁鸡蛋没有完全凝固成型之前,将切好的竹笋倒入锅中,和鸡蛋完全混合,炒至鸡蛋呈金黄色,就可以下锅了。这个时候竹笋的清香和鸡蛋的香嫩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熊孩子”和爸爸在一旁早就已经流口水了,菜一上桌,一大一小两只手就伸了过来,就算被烫着嘴了也大呼美味。在有这样美味的菜肴的晚餐中,母亲通常都会煮多一部分米,因为就算肚子被撑爆了也完全停不下来啊。
长大之后,再次去了竹山上,想要体验当年拔竹笋的乐趣。然后,到了之后却是在抱怨倒刺勾破了衣服,或者划伤了手臂或者脚踝。
童年的美味,只能存在记忆当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