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尽还源观》第3、4节课法师讲解笔记

《妄尽还源观》第1、2节课的讲解没有涉及到经文正文的内容,从第3节课开始就要开始讲正文,请看以下法师讲解笔记内容:

《妄尽还源观》


一、《妄尽还源观》的内容包括:一体、二用、三遍,这三个讲的是宇宙实相(佛与众生有同样的功能)。四德讲的是佛菩萨的行仪。五止、六观讲的是修行的方法。


二、众生是假名,本来没有众生,众生本来就是佛。


三、悟实相才是真修行。念佛、念咒、念经就是先入实相,先了解真相。


四、什么是诸上善人?上是我们的心,善是本自圆满。自性本自具足毫无缺憾。人之初性本善的性是指自性。


五、什么是《妄尽还源观》的一体?是指清净自性圆明体。体就是自性。自性不垢不净,本净,拿大便照出来也不会染。是指一种内在的、清净无染的本体,具有圆满光明的特性。


六、《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指你们对我而言就是我的诸相,我只有一个,怎么会出现在100个人心中呢?显出的诸相非相无差别。可见,现出的我不是实相,见诸相非相,是清净自性圆明体显相。


七、宇宙万物形成怎么来的?

用两句话概括: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


什么是三细?

[if !supportLists]1、 [endif]业相:心的能量

[if !supportLists]2、 [endif]转相(见分):照出东西

[if !supportLists]3、 [endif]境界相(相分)


什么是六粗?

[if !supportLists]1、 [endif]智相

[if !supportLists]2、 [endif]相续相

[if !supportLists]3、 [endif]执起相

[if !supportLists]4、 [endif]计名字相

[if !supportLists]5、 [endif]业起相

[if !supportLists]6、 [endif]业习苦相


一念不觉生三细是指清净自性圆明体没有东西,但自性起作用,变为心(也叫能量),真如自性无心,自性起作用性变为心。所以,一念不觉,业相生出来,照什么就变什么境界相,想月亮就生出月亮。


境界为缘长六粗是指:智相是现出来就是什么我看得清清楚楚;相续相是一直看一直看不停看的结果叫瞪目睽劳、结暗成色;执起相是生起执起相,本来无花,一直看看到空花,看到虚幻的世界;计名字相是给执起相起了一个名字,变成一个固有的专有名词;业起相是被看到的假相迷住了,起烦恼了;业习苦相是在烦恼中过生活,了无出期,从烦恼去受苦。


修行是悟境界为缘长六粗。


八、你对我而言,是四大假合的影像而已,当你知道是影像时,为什么对影像发脾气呢?


九、凡夫想的是世界上恩怨情仇、儿女私情,何必纠结在小事上,被烦恼束缚。心放下时,心无限大。心没有放下时,心小的像针。佛法讲的是心理境界。


十、佛法不讲世界的事,佛法讲法界的事。


十一、清净自性圆明体当下,觉明空昧。是指清净自性圆明体本来是明,但是你还要再找一个明,空昧就变成无明。所以觉明变空昧。所以找明的过程要生三细。觉明里有七个因素:地、水、火、风、空、见、识,这七样自性本来具足。可为了找明,就变成一念不觉生三细,想时,有能量产生出来。心的波动想什么就变什么,找明,波动现象出来了这叫风。风一直持续,风越大能量越大,风一直动跟地产生摩擦,火就出来了。火出来当下,火跟地再摩擦,变成水汽出现,刹那间火气上升为清,下降为浊,天地就造成了。


十二、当一念不觉生三细(森罗万象出来宇宙形成),是从心出来,也叫海印(心)森罗常驻用。一念不觉性变为心,变心业相、转相、境界相出来了。常驻用是无时无刻都可以用。


希望我们听经闻法,当下证悟自性弥陀。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不惑青莲,我们下期再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