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本科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全文又放出来了,标题叫耦合。事实上耦合是一个专业术语,这个标题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因为偶合这个术语是学校在高铁基础领域所做贡献的一个关键词。不出所料,在演讲开头,校长用学校三个耦合方面的理论开头引出人生三对耦合关系。与近四年来的本科生毕业典礼演讲相比,这篇演讲已经上升到了哲学层次。我把校长从就任学校以来的近四年的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四篇演讲都再次认真读了一遍。
2017年本科毕业典礼校长演讲以学校在高铁基础理论贡献的核心词——“耦合”引出三对关系: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己,这是4年来演讲的又一次创新与升华。2014年《最后一公里的聊天》以“担当”为关键词,谈为何担当、如何担当;2015年《人生二维码》以“简单、专注”分享如何自处;2016年《第三次成长》从主动迭代、主动精进和主动约束三个方面阐释如何实现思想的独立、行动的自觉和奋斗的执着。
在我看来,这四年中的这四篇演讲唯独今年的事,从思想境界方面是世界上是最高的。而提的要求也是最高的。担当,自处,成长这些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操作层面的,而如何处理三种关系已经上升到了另外一个层面。把这三个关系处理好了,自然所谓的担当自处和成长则自然就处理好了。
每一年的毕业典礼校长演讲都会以一个点为核心,结合当年的热点甚至语言方面的热词,结合学校最新的发展动态,提出对本科毕业生进入社会之后的叮嘱。本科毕业的时候讲些什么成了毕业季校长最为重要最最为关心的问题。不能重复不能雷同,而又要有创新接地气,还真是不容易。
事实上,为了更为了给毕业生留下一个最后难忘的记忆。学校在毕业典礼上也进行了很多方面的创新,比如在这几年的毕业典礼上会邀请好父母来参加见证孩子的毕业,这个创新在好些年前并没有。另外,在毕业典礼上,除了校长的发言学生代表的发言邀请校友代表发言也是最近几年来的一个创新。而在研究生的毕业授位仪式上由原先的摆几张桌子到后面撤掉桌子摆上椅子进行比较开放式的授位,这一点正是学习西方国家大学的授位仪式。不得不说这些创新为毕业典礼画上一抹亮色。
极具仪式感的活动成了毕业生最后一道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