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看dream high,有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在一次比赛中,女二得了第一名而女主得了第三名,女二洋洋得意的觉得自己赢了女主的时候,女主反而恭喜她,对她说,不能为朋友的成功鼓掌的人,她的内心一定是地狱。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愿意去进行一些比较,看见街上恩爱的小情侣,心里可能会想,那女生明明没我长的漂亮,怎么找了个那么帅的男朋友;以前班上学习最好的最受老师表扬的同学,总是班级里大部分同学想要超过的目标。
而朋友每天跟我们在一起,是我们最了解的人,所以很自然的成为了我们比较的对象。
我有个室友,以前跟我关系最好,大一我们都不爱学习,上课的时候一起玩儿五子棋,大一我在学生会办活动她过去帮我捧场,她谈恋爱分手我帮她找那个男生理论。大二开始,我经历了大一的一些事突然就意识到学习的重要,于是我开始上课专门坐一二排的位置,没课的时候就去图书馆,还考了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证,大二的那个寒假,我把驾照考下来了。大二下学期回来公布成绩的时候,我一下子进步了好多名。然后,我室友开始跟我打听人力资源管理证如何报名怎么考,开学不久她也立刻报了个驾校,只是,考人力资源证的时候,她两次都没考过就放弃了,考驾照也因为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练车而中止了。
我说这些并不是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我室友有她的好,她从大一开始一直在寻找机会做兼职搞创业,现在已经管理了学校里一家小花店也和别人合伙在学校附近开了个度假屋,虽然度假屋刚刚起步,但也足够她养活自己了。
我刚刚找回学习的状态每天去图书馆的时候,室友问我每天去哪儿玩了,我说我去图书馆学习了,然后室友冷笑了一下说我竟然还会去图书馆啊,然后那个时候我每次想出去玩儿或者想翘课的时候,都会想起她这句话就乖乖去学习,然后到现在大三下学期了,真的从来没去过图书馆学习的是她。
很多时候,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但是我们会对朋友不自觉的嫉妒。这种嫉妒表现在,一种酸酸的感觉,看见朋友的一些小优秀,不禁撇一撇嘴,心里想,有什么了不起。
其实,即使再好的朋友,到最后你也会发现,原来,人们还是会走不同的路,原来,别人一时的成就其实并不适用于你自己。何必无谓的比较呢,你有自己的路要走啊。为什么不能发自内心的为别人的好而高兴呢。
我看过这样一段话,很多时候,我们都应该放过自己了。
其实,你生活中频繁的“热泪盈眶”,不是你高维度思考的结果。仅仅是因为你太在意自己了。所以才不管看到什么,都要代入,都要联系。看到优秀的人,想着”无法与他比肩我太差了“;看到别处上演着期待已久的生活,想到“我为什么还在原地踏步”给自己重重一记怀疑;看到同类,或咬牙切齿或徒生爱怜。由此产生千百种炸头的情绪,时刻等待被醍醐灌顶。
所以你特别急,特别累。会把所有本该从容的观赏变成按捺不住的比试。记得唐诺说过,我们去看,我们观察,是为了看懂,多看懂一些。而不是成为。如果万事万物都要'你成为'才算数的话,那眼前的世界图像也未免太荒凉了。
有些地方、有些生活暂时抵达不了,这当中没有什么试图让你领悟的意义。它在你对面静静地伫立,就是全部意义。
现在仔细回想起来,我感觉大学以来最幸福最有动力的时候,不是身边一些人比我强我要努力赶上他们的时候,而是我真正想要变好,有自己目标的时候,这时候,我根本不知道周围的人每天都在忙些什么,也无心和别人比较,我每天十一点半睡,六点起床去早读,每天给自己定个计划,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特别满足。反而因为别人一时的光辉刺激你打了一发鸡血,这种动力往往并不长久。
因为这个世界,优秀的人真的太多太多了,所以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真的就可以了。
别到最后,较量来较量去,丢了友谊,也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短跑比赛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选手,被旁边人的步伐扰乱了节奏,一味地追赶别人,反而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跑,希望在人生的跑道上,我们都不是这种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