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是对平时随手记的整理。
因为有记录的习惯,慢慢发现平凡小事中也蕴含了无限智慧和哲理,或切身经历,或发生在身边有感而发。
成长,是一瞬间的事。
没有人可以面面俱到。
曾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现在想想,恰是无知才能无畏吧),也一直在苛求自己和身边的人都要100%完美,结果搞得大家都很累。
后来慢慢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人,有很多不擅长的领域和事情,而每一个不擅长的领域都有人做得出色,闪闪发光。一直以为这一天的到来应该会伴随着低落和沮丧,当这一天真的到来,却出乎意料的平静,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当我不再急于证明自己不平凡不普通,而是拥抱和接纳真实的自己,却更自信了。
这种感觉,是不垫起脚够那些虚无的东西,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稳扎稳打,努力发光。
总有一天,别人也会欣赏这个领域里的我。
慢下来,你也没有掉队。
总以为自己慢下来,就会被别人超越,所以不停向前奔跑,越跑越累,越累越不敢停下来。hey,这是不是你?
有时候,慢慢走,并不一定代表在放弃自己。
慢下来,是在给自己时间去看清方向,去辨证思考,去好好看看下一步该怎么走得又稳又顺。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人生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慢一点,才能看得更清楚,专注于当下,才能更好忠于自己。
爱人,先爱己。
没有人会愿意接受你掏心掏肺、自我伤害的爱。
人们更爱那些自我欣赏、自我尊重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格是稳定的,不用担心一腔热忱得不到回报后的口诛笔伐伤人伤己。
有时候,给的太多了,反而是别人的负累,或者你是否真的想给那么多?还是带着讨好和委屈的复杂情绪,又期冀着能得到等同或超出预期的回报?
若有,便雀跃,若无,便丧气失望,情绪全都由别人决定。给出去太多了,都没有留一些给自己。太匮乏,所以才寄希望于外界吧。
不妨“自私”一点,给自己很多很多,如果还有余量,再送出去一些也无妨。
悦纳自己,而后爱人。
2022,温柔,且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