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朋友们的对话里,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最近好无聊,有什么好看的书推荐下?”说实话,聊书籍的话题是聊得比较多,但我很少讲的是怎么读一本书。
因为我也是刚入门,也不什么读了很多书的牛人,所以在技巧和方法上还是有许多要提高的地方。真正的读书牛人,其中要数大学问家钱钟书,据他的妻子杨绛回忆,钱在剑桥大学读书期间已经不停地在做读书笔记,有些笔记甚至比书籍还厚,这就不奇怪他在没有计算机搜索的情况下,一生完成了不少巨著。而我们要做到这样的高度,其实还是要努力。但是作为普通人,我们还是可以学点读书方法,提高我们的精神生活。
我们说的读书,并非指从小学开始九年义务直到大学高等教育里的读书教育。而是平常去读的书。读书的一个很大目的是为了增长见识,但获得见识的最重要的途径不是读书,而是亲自实践。我在第一次暑假当兼职前,读了不少有关销售技巧的书,但到了第一次站在客人面前,其实自己还是不知道要说点什么。
要从书本里最大程度地获得见识,就要学会读书。这里我们就不谈读教材书,专业书籍,小说之类,而是讲一些偏社科类的“闲书”。人们经常把看经济学,历史学的书的人称为读大书。我们今天讲的就是怎么读这些“大书”。有人问起报纸和杂志怎么不说,因为报纸和杂志本身具有时效性,它只能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而不能深刻地告诉我们“为什么发生这件事”。它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但对于增长我们的见识作用不大。CBA决赛是挺好看,但过完了比赛,你只需告诉我辽宁队有没有拿冠军就行了。
既然有这个打算,我们就要认真地看读书了。认真地读书,这种读书方法被作家同人于野称为“强力研读”,它的好处是你读一本书虽然很比较辛苦,但你由此能获得深度,在这点上这个读书方法有点像奥运冠军的训练,刻苦却能有收获。这么做的好处是大家提出一个貌似新奇的观点,你就不会再觉得惊讶,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属于XX体系里的观点,而且我还知道一个和它相反的观点,这个观点比它更酷更炫。
要做到这些,你必须
第一,学会挑书
一本值得读的好书是一个不错的开头,在这点上我比较喜欢的是亚马逊和豆瓣,我在挑一本书之前都会在亚马逊和豆瓣上,大概浏览一下对这本书的评价,我们评价一个人总是喜欢把他的功和过都能拿出来,这样得出来的评价相对更加客观。挑书也是,有时候我看到亚马逊和豆瓣同时都对这本书评价不高,并且评价的理由让我能信服,我就会直接打消买这本书的念头。
挑了一本好书,同时意味着你可能认同了这个作者和他的一些看法,所以在这这本书里作者提到的一些书,很大程度上都是能满足你能阅读喜好的书,这个时候,你可以毫不犹豫地把它放进购物车。
第二,初读
一本好的书要做到“强力研读”,读一遍是不够,要起码读两遍以上才可以,当然第一次程度相对轻松一些,你可以尝试着速度快一些,大致浏览完,体会其中阅读的快感和作者的观点。
第三,再读
到第二遍的时候,相对要辛苦一些。这个时候你要试着开始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理清他整个逻辑脉络。作为一个读者,读一本书,就是和一个作者在聊天,整个对话下来你要明白作者想表达什么,逻辑在哪里。很多作者喜欢提出了一些观点之后,都会加一些小的故事或者实验(以心理学为主),这些故事意在证明观点。而很多人有时候往往过多地关注了故事而忽略了观点本身,这是本末倒置的。
我们读一本书,不是为了死记硬背,而是为了理解和运用它。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学会做笔记,把整本书的逻辑骨架取出来。取完之后这本书就基本可以还给图书馆或者丢了,当我们再需要查找的时候,我们通过关键点和逻辑骨架就可以在网上搜索到了。
第四,笔记
做笔记其实是在第二遍读书的时候做的,这个时候你要做的是不仅仅把逻辑理顺,遇到对于你喜欢的或者觉得有意思的观点都可以记下来并且写感受。一本好的书,它的精彩点分布总是不均匀的,有些小的故事你觉得非常精彩,你也可以记录下来,不仅仅对于阅读,对于今后你的写作也非常有帮助。听说韩寒就专门有个本子,用来记录他感兴趣的小故事。而李敖做笔记的方法就有点暴力和土豪了,他每次都是同一本书买两本,一本用于阅读,另一本直接把他感兴趣的内容撕下来粘贴到笔记本。
采用不同颜色和各种你常用符号都能帮助你更好地完成笔记。
第五,工具
网上很多人都在使用印象笔记来做工具,但在我的观点里,只要工具好用顺手就好了,所以我用的是有道云笔记。每次做完笔记,同步上传之后,都可以在电脑和手机端浏览。
如果想要理顺书里的观点,可以尝试着运用手机里一个叫【思维简图】的APP。
下面是我用【思维简图】阅读《知乎金钱有术》时候做的一个图
当一个人读的书越来越多的时候,他的阅读速度也会越来越快,有些观点他已经知道,并且有更好地观点可以替代了。如果你能到这个境界,那么很显然,你的阅读境界又高了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