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基础相近,起点相同的两个人,平时看似也都很努力,但几年以后的状态却大相径庭:
一位工作蒸蒸日上,升职加薪,如同开挂;另一位却成绩平平,不但工作毫无建树,其他方面也无出色之处。
原因何在?其实,这主要是由他们的成长观所决定的。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正确、健全的成长观,有着清晰的前进方向和目标,他才能在未来走出别人没有走出来的距离,看见别人没看到的风景。这就是成长,否则就只能是年龄的增长——长大。
这就是俞敏洪先生《我的成长观》一书中提到的成长价值观,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能走多远。
这本书是俞敏洪先生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写成的,有着令人信服的说服力。我们常说,要向有结果的人学习,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那么,怎样才能在成长这条路上走的更远呢?一般来说,要经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期。这也是打基础的阶段。俞敏洪先生在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学生时代如何打磨自己,如何让自己的才华配得上自己的青春,不虚度光阴。
第二阶段:定位期。一个人要想真正获得成长,就必须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战略规划,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什么领域内深耕,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必须有认真地思考,所谓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书中有一句话我非常赞同: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去做能让自己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事情。
第三阶段:试错期。定位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检验。有时候,我们的兴趣会转移,有的时候,我们的定位也需要微调,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试错,从而找到兴趣与所做事情的最佳结合点。
第四阶段:打造期。一旦确定了自己所要深耕的领域,就要全力以赴地投入进去。
这个过程是非常难熬的,必须做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受住打击,最忌见异思迁、半途而废。
要树立长期主义思想,以“日拱一卒”的韧性,精心打造自己核心技能,经营自己的个人品牌,力争超过90%的人,这个时候,就离成功不远了!
第五阶段:创富期。这也是前四个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的现实需求。
俞敏洪说做事有三个标准:一是自己喜欢;二是能够帮助别人;三是能够挣钱。这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借鉴意义。
以上五个阶段并不是严格分离的,有些可以同步,有的可以交叉,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而定。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让我们相信成长的力量,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