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讨论、小组合作已经成为课堂的常态。但我对此依然充满疑惑,因为大多数的课堂讨论沦为形式主义。分析一下原因,无非是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索,学生们习惯了推着走,不愿独立。或者讨论依旧是尖子生一个人的事。
那么到底如何让讨论落在实处呢?我想《美国特级教师的历史课》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下面就跟着作者修凡一起去体验一下美国高中的历史课吧!
1、 预热环节
布切里老师的历史课有一个十分钟的预热环节。他会设置几个小问题让小组讨论,然后抽签回答。这个环节学生们都很积极,一下子就把课堂气氛调动了起来。
我想这一环节的成功主要有两点,一是问题的难度不大,所有学生都可以答出来。二是游戏的方式,让所有人能产生参与感。布切里老师用中签的方式选择答题人,一下子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大家都希望成为那个幸运儿。
2、 抛砖引玉
布切里老师的第一堂历史课就是一堂讨论课,他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位校长,然后探讨午餐打架事件。这一堂课堂学生探讨三个问题:
1) 如果没有一个人说谎,怎么会出现不同的说法?
2) 目击这次打架事件的是哪些人?比如参加者的朋友、陌生人、参加者本人、老师等。
3) 是什么让一个人的说法比另一个人的说法更加可信?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入手,从自己熟悉的事物讨论起来,从而轻易地明白了老师的意图。原来相同的历史,也会因撰写人的立场不同而有不同的版本。所以,对历史事实一定要经过自己的理解、同伴的交流、然后再得出结论。
3、 主题探究
在布切里先生的历史课中,修凡与同学们讨论了不同版本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不同版本的美国独立战争等,每一次讨论时布切里老师都会认真倾听并引导。而学生们每次都会兴致勃勃,讨论得停不下来。最后,老师会对各个小组的发言人的总结陈词进行深化。修凡对老师在第一堂课的总结印象最深:
”故事是谁说的?说了什么没有说什么,重点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么说的,都是需要我们去破解的语言。”这段话对修凡意义深刻,成为他自主探究的钥匙。
咦,好像我的课堂也是这样讨论的,为什么效果不佳?也许,我要在内容的选择和问题的设置方面下点功夫了。
4.总结反馈
你以为批判性思维仅仅讨论就可以了吗?too young too simple。还要把课堂中的讨论内化吸收并输出。所以,布切里老师的课上完了,还要给孩子们留做笔记,写作文的作业。没有这样的内化,就不会吸收,没有吸收自然就不能输出。
预热,激发活力;导入,拉进距离;讨论,深刻热烈;反馈,内化输出。原来这才是课堂讨论的正确姿势。而我的课堂讨论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为缺少这样一个完整的闭环啊!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美国特级教师的历史课》
日更66天,读书感悟第5篇,书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