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我们五十年之约了,现在我一个人坐在旅馆外看着漫天星星,想着我们14岁那年的夏天,我已经记不清那天晚上我们看着同样的星空说了些什么,只记得我很开心,但是我突然有点害怕,我们都老了,那年以后我没再见过你们一面,我不知道你们是否还活着,是否还记得这五十年的约定,再或者,你们会来吗?啊哈,我真是老了,我怎么会这么想,你肯定会来的,就像那年你突然出现在我面前一样。
我想如果电影里面时间度过五十年,他们肯定会相聚,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这么肯定,可能是契克给我的信心吧。我之前很少接触德国电影,不了解也就没有什么期望,这可能也是我对这部电影观感很好的原因之一吧。
在消防车、警车警笛和救护车交互嘈杂中,在翻倒的猪车旁,一个满脸血迹的少年一瘸一拐地走着,突然,他好像想起了什么,转头,朝着远方的夜色大喊“契克”。
电影的开头就是倒叙,这算是一种很常规的电影开头形式,给你抛出一个结果,然后引起观众对过程的兴趣,说实话,我还是很喜欢这种形式的,当然前提是这个本子之后的设计要好。
迈克-克林根贝格,一个十四岁的少年,相貌平平,身材弱小,敏感有些自卑。死宅富二代,在班级里没有什么存在感,也没什么朋友,暗恋班里的班花塔季扬娜,期待着她的生日聚会。
契克,一个来自俄罗斯的转校生,留着可笑的发型,随身带着伏特加,整日醉醺醺,衣着邋遢。就是这么特殊和奇葩,与整个环境格格不入。
就这样,14岁的奇葩少年和神经病成为同桌,理所当然的,两人都没有被班花邀请。与迈克的伤心不同,契克潇洒的用他偷来的“拉达”汽车载着他去向班花的生日聚会,送上他的礼物。临走还不忘在众人面前秀了一把车技。
就这样,两人开启了他们一路向南的旅程,朝着所谓的瓦拉几亚前进,没有地图,没有手机,不走回头路,听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水边的阿荻丽娜》。
一辆偷来的拉达,两个14岁的少年,在这个暑假,一路向南,伴着的德国美丽的风景,肆无忌惮,一路飞扬。旅途当然不会是顺顺当当,无路可走时他们闯入麦田开出自己的名字。被农夫追赶,鸡飞狗跳。
累了,他们就躺在巨大的风力发电机下面,看着星空聊着少年的纯真和见解。
饿了,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接受善良夫人的邀请,一顿简单的豌豆烩饭,一场有趣的智力甜点竞赛,带着陌生家庭的温暖和手表辨别方向的方法;被警察追赶,慌不择路下两人分散逃走,又充满默契的在曾经的那片星空下会合。
旅行还在继续,但是车没油了,于是他们在偷油的过程中遇到了要去布拉格找妹妹的流浪女孩伊萨,在她的帮助下,他们成功上路,一起嬉闹,一起洗澡,青春的味道在空气中蔓延,在短暂的相遇中经历离别。以及在最纯粹的年纪,定下的五十年之约。走之前,伊萨亲了迈克,旅途总会给人成长,于此刻来说,于迈克来说。
旅程还在继续,这场青春的冒险还没有结束,迈克是这样想的。但是,就如同契克闯入时的突然,他的离开也是这么猝不及防,两人在高速公路上与一辆运猪车相撞,这场夏天的冒险就这样结束了,两个在短暂时光里相遇并且成为好友的男孩在路边互说着再见,临走,迈克把他的夹克送给了契克,这是契克一开始就很喜欢的。契克就这样消失在了黑夜中。
契克离开了,爸爸带着小三搬走了,妈妈仍然酗酒,一切好像又回到平常,有时看着旁边空着的座位,迈克觉得这场旅行是不是一场梦,契克根本不存在。但是脸上的伤口提醒着他,这一切都不一样了。以前羡慕渴望的塔季扬娜的纸条这次终于传给了他,迈克却没了欣喜。他想起了那个姑娘,迈克对她说过:“我喜欢你把手放到我腿上的感觉。”放假前他14岁,现在他还是14岁。
当他在众人的注视中,把兜帽放下,阳光撒在他的脸上,真好。
在演职员表出来之前还有惊喜,嘻嘻。
PS:这部电影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叙事结构,整个故事也很简单,但是看完之后整个人就很舒服,对于循规蹈矩的我的青春上学时光来说,这场冒险会让我非常憧憬,在那段时光,我没做过出格的事,也没做过出彩的事,平凡地度过,现在想起来,好像都模糊了。所以这可能是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吧。其实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成长很简单,但是难忘不容易,所以不管你是优秀,还是肆意,我有一个憧憬,希望都可以有一个难忘的经历。
努力成长永远都正确,无悔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