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学不景气很多年了,其实一直坚挺,刊物倒闭了很多家,可是还又开了很多家,就和开饭馆一样,有关的就有开的,有喜欢甜的,也有喜欢咸的。何况现在已经是纸媒和网络自媒体并行的时代,那么多微信公众号,博客微博的,看着就乱的慌。每个省甚至每个县都有文化节诗歌节,看起来一片繁荣,很有文化。
过去很多人都在读书,写作,现在也是,只能是更多了,不会少。为什么呢,因为人类会活下去,人类有情感,不用人教,小孩子看见花开就觉得好看,有了心事,就想写日记。所谓悲春伤秋,实际上是种生理反应,跟看见帅哥和美女都想看两眼没区别。
这么热闹,但其实很多个体的读书写作,事实大多数是逃避生活,准确的说,是逃避责任。
有很多年轻人,写下一篇鸡汤文,说最向往的就是清风明月读书,谁不想呀,问问你蹬三轮的爸爸是不是也想,那时他也想,自从他有了你,他就不敢想了。也有不少中年人挺大人了,每天不想工作,就是希望“岁月静好”,你是好了,如果你媳妇连买菜的钱都没有,你静什么好。还有更多的人抄海子的诗,也想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别光想大海和花开了,春天时该种地还是要去种地,另外也别忘了海子的疑似精神分裂,他自杀前几天告诉家里人,他是被人害的,要为他报仇,前提是练好气功。
很多人在个人爱好一栏里写上“读书、旅游、听音乐”等等,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相当于在贫苦的日子里,孩子天真的说,我就爱吃肉!而孩子的苦着脸的父亲可能会说,这孩子,就是不爱吃肉。那个年头,你爱吃肉,谁不爱吃肉啊。
读读书,旅旅游,访访友,喝喝茶,谈谈心,聊聊天,说说话,吹吹牛,开开心,这样的生活该有多么完美。是的,要多么完美就有多美完美。
但是读书和写作是不能当饭吃的。现实主义的老人们都是这么说的。
有没有可能把读书写作当成饭吃呢,当然有啊。比如说,国家相关机构里的那些学者和作家,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干这些,他们有的是因为优异的成绩或者天赋进了体制,有的可能就是所谓的运气,他们每天在做这些,如果没有成果,那简直天理不容,但不论如何,他们就是干这个的,他们有权这样生活。还有没有呢,也有,比如能卖钱的畅销书作家,郭敬明和唐家三少他们,很多人嘲笑他们,也有很多人羡慕他们,只要你写的书有人买,你就可以以此为生。如果你在读书写作,但是你没有饭吃,甚至还要别人帮你买饭票,那你就是无耻之人,你就是逃避责任。写作不能直接产生效益,没有直接的“作用”,你不必非要写下去,如果你没想为天地立心的理想而写作,或者你的写作换不来饭吃,那你其实就是逃避生活而已。有钱,有闲,是你能读写闲书的前提。
多少所谓的学子,打着学习的幌子在校园里其实是在谈恋爱,与其那样混日子,还不如也去买一辆三轮车来,或者去擦皮鞋,凭力气吃饭不丢人。
学以致用,这话一点错没有。家长盼着孩子考取一个功名,这有什么错,读书要的就是立竿见影,大学毕业就得挣工资让父母亲休息,除非你的学费是自己挣的,跟他们无关。所以,你读书,看你读的是什么书,你读书去考公务员,去考会计师证书,你考研究生,你就是好孩子,你去读文学,文学在某种意义上那就是闲书,只不过听起来雅致一些,其实和打麻将和看烂片没有什么区别。看书就是努力,看电视就是耗时间,那可不一定,多少人看着烂小说,幻想自己成为男主人公或者女主人公,就是逃避劳动嘛,就算你读的不是烂片和烂小说,你读的是鲁迅或者马尔克斯,那又如何,走进自己的精神世界,沉浸其间享受,这很高尚,也很自私。你说你就想这样,这当然是你自己的事,你有权选择,我无权干涉,但是前提是你别花你爸爸的钱,你也别让你儿子跟着你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