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今年做出的计划,每天对三个人物进行学习,从我身边的人开始,也会有一些公众人物,从他们做事的习惯,原则,方法,态度来学习,最后还有写在我因为这个人可以对我的办法等各方面做出的改变。
1
我的一个女同学,她在大学开学的时候被星探看中,进入了一家公司并且签约,部分人对这类职业有不太好的印象,但是我在她身上看到的标签却是自律。
她部分课会因为一些事缺勤,但是只要来就在充电,读书,做笔记,每天坚持锻炼。
为什么她能做到那样的自律呢,我们今天每个人都在面对不自律的问题,为各类平台每天贡献了大量的素材,有着海量的图书教你自律。
我从这位同学上看到的自律的底层逻辑却是,越是被关注,你的自律才越是容易。往往一些明星,比如彭于晏以自律著称,那其实是因为他的自律被大多人看着,关注着,每天能获得大量的反馈和外力支持。
你不自律,学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计划都失败了,是因为你不敢把它们发到大多数人都能看到的地方,然后让别人看着你。
我所做出的改变是我会继续在简书上去做这个人物学习,就是在借助别人的关注,以后做的任何需要长期坚持的事,都要把闪光灯引进来,而自己也要把坚持的过程做的有趣,让更多的人愿意看。
如果每天有一万人看着我做事,我会很有动力。
2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之一的蔡崇信,他有着极其强大的情绪控制能力和商业眼光,从他辞职进入阿里巴巴和他成为NBA唯一一个华人老板都能看出来。
我最敬佩的是他的情绪控制,这不只是一种能力,应该叫他的心态的副产物,马云说他十几年没见过蔡崇信失去冷静。蔡被采访这十几年有什么难过的事时,他说,没有难过的,只有一些难处理的事。
这背后是一种相信一切问题都有解的信念,这类人面对困难第一时间做的就是找问题,分析问题。
我的改变从今天开始记思考笔记。
3
大学的体育老师和同学处的很好,因为他非常了解我们的语言,知道各类流行的梗,我慢慢开始明白为什么国家建议干部要学习所在当地的方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很重要。
我的改变,用什么语言其实和思维关系很大,我在给别人演讲时要用当下的案例,要用假如来说,假如背后要是大家了解的事,和经验重合度最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