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找到世界上最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世界上最适合”本身就是一个坑,因为“最”是极端词,而“适合”是动词。随着你的能力和资源不断变化,“最适合”会不断变化,没法评价;其次,要找到“世界上”最适合的,需要穷尽所有的职业数据库,这也不太可能。而且人生本来就不能回头,你能说马云最适合创业而不是更适合成为伟大的英语老师吗?其实谁都不知道。
2. 如何让诗人的平均收入更高?
要让诗人整体收入变高,这真的是个大工程,因为这要改变整个市场对诗歌的供求关系,这可能需要你做大量的市场推广,做社区式的诗歌普及和竞赛,这个工程是相当庞大的,且深不可测的。这也是不现实的。
3. 如何让我的领导改变沟通风格?
想要改变别人,也是典型的“重力问题”,因为对方是不受你控制的,你努力的方向和投入的成本,是无法被评估的,你努力的结果也不是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
怎么办?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学会重新定义问题: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提问——把“重力问题”转化为“可解决的问题”。
举个例子:
全世界的贫困地区,每年有超过400万的婴儿因为不能及时用上暖箱设备,在第一个月内就夭折了。而目前市面上的一个电暖箱售价在2万美元左右。更何况很多贫困地区,连暖箱所需要的电力设施都没有。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这其实是2007年斯坦福设计学院的真实项目。如果项目的问题被定义成“如何筹钱通电”,这个问题就彻底变成重力问题了,这个工程实在是太浩大了。经过重新调研,他们发现,把婴儿从农村送到最近的城镇医院,一般4小时足够了。于是,他们把问题重新定义为:“如何维持住4小时的生存温度?”
这样一来问题简单多了——他们把一种特殊材料放到育儿袋里,让袋子可以持续发热4小时,如果要继续用的话,只需要用热水煮沸一下就可以了。这个育儿袋只需要25美元,大部分人都负担得起,它至今拯救了近30万孩子的性命。
另外,福特也是重新定义问题的大师,他说:如果你问汽车发明之前的人们,你想要什么?他们会说,“一匹飞快的马”(名词);但是如果你问他们,你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答案是“更快地抵达”(动词)。
福特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把问题从“名词”转为“动词”,这样我们就更能找到自己背后真正应该关心的东西。
这个思路也可以套路用在人生设计上:
1. “如何找到自己最适合的方向?”转换成“如何三个月内进入一个自己觉得适合的工作岗位?”
这样问题变得好解决很多,找到能力匹配、收入合适、行业不错,而且在招人的公司面试就好。
2. “如何让诗人的平均收入更高?”转换成“作为一个诗人,我如何保持不错的收入持续创作?”
你可以通过兼职、找到赞助者、从诗歌创作转成歌词创作等等途径解决问题。顺便说一句,这个问题曾经是方文山提的,他后来的成就我们也都看到了。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26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