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在寻找自我
是步入社会后,个体通过实践、碰撞、反思逐渐构建对世界(世界观)、人生意义(人生观)和价值判断(价值观)的理解。这种认知体系的成熟,本质上是自我身份确认的过程。它还包括对情感模式、性格特质、精神需求的探索。
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职业流动性高,使当代人的自我探索更具碎片化特征。三观体系可能不再是静态的“形成”,而是动态的“重构”。三观体系可能随社会阶段趋于稳定,但自我探索是终身的。中年危机、退休后的身份重构等,都是对“我是谁”的持续追问。
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确实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教育、文化环境等。
家庭是传统的首要载体。父母通过语言、行为传递的伦理观念(如孝道)、生活智慧(如节俭)会潜移默化成为个体价值观的底色。
社会在逐步发展,当传统观念与现代社会规则冲突时,个体可能经历认知撕裂。这种冲突在青年期尤为明显,有人选择彻底反叛,有人则尝试创造性转化。
传统思想对三观的影响如同河流与河岸——既限制流向,又被水流持续改造。
历史的差距让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欧洲四百年的动荡万变,而现实的差距又将同时代的中国人分裂到不同时代里去了。
在大城市看过繁华的世界,身处信息时代有幸看过“天宫”一角,从大城市回县城又领略了“县城婆罗门”,所以我躺平了,与自己和解与父母和解,我们是那么的普通与平凡,我们就是一代又一代的“牧羊人”,接受简单朴实的生活。
不要拿自己的幕后生活和别人刻意展示的精彩片段去比较,大家都在虚张声势。也不要把别人得到的当做自己失去的
WHO AM I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