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则笑话段子,内容如下:
今天叫了个滴滴专车,司机给我聊了他的人生观。他说:“我有房子,有车,有自己的生意,自己当老板,多么自由除了天王老子谁也命令不了我”。我说:“前面那条路左拐”他说:“好的”!
看完这则文字,是不是很多人都会发笑呢?是的.那么,我们要说的是,这个笑话段子.反映了怎样的逻辑谬误呢?
我觉得这其实是语用的一种缺陷——对语言表达的真实意思的必要的规定性的匮乏.但我们日常说话确实不注意或者说没这个"觉醒".于是很容易在无休止的口角或者揶揄和狡黠的嘲弄中达成了一种看上去很"智慧"的搁置——都别争了,以实用说话.而其实在经过一番冗长的口水后得到的所谓的"人生道理",却只是一个仅仅需要对语言的规定加以更明晰的解释就可以避免大量无谓的纷争的基本事实——那就是在司机那里的"命令"意味着来自某个至高无上的存在的无条件的绝对被服从.而在乘客那里看来这个可以用作揶揄司机的实质的服从只是一个夸张的有漏洞的笑谈的"命令",事实上是一种公平观念下对履行契约的必要的遵守.很简单,假如乘客不付钱或者忘带钱包甚至无理取闹乃至危及行车安全,司机就有权不履行乘客想要他做的一切动作——而这也就有力的证明了乘客和司机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绝对的套用"命令"和"服从"来混淆.
司机说的"命令"确实是"命令",但乘客揶揄嘲弄司机的那个暗藏的被"命令"却并不存在.从关系上,司机的行为并不是被乘客自以为的"命令"所推动,而是基于对"你如数付钱,我安全送达"的契约关系的恪守,两人之间是公平对等的关系.
两个命令,或者说其中乘客试图暗示出来的那个"隐藏"的命令并不是司机口里所谓的命令.而那个隐藏的其实也并不能叫做命令.但是编制这个笑话小段子的人确实没有意识到这种被利用来当作"笑点"的东西,实质上是一种词意的混淆.在逻辑学上,我们叫它做"偷换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