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灸

随着冬至的临近,天气越来越寒冷,又到了“冬至进补”的时节。冬至进补,除了人们熟知的食补药补外,三九灸疗法也开始热了起来。

“三九灸”是依据中医“治未病”的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内病外治的一种特色灸疗法。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中医上还有一个说法,叫做“夏病冬治”,源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适用于症状夏重冬轻的慢性疾病。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调,阴阳调衡,疗效相得益彰。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气血的循环,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都是以阳气为根本。夏天,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通过秋天的收敛已经开始逐步往体内积累。三九天这段时间正是能量积累、封藏得最充足的时候。冬至是阴寒盛极之日,也是一阳初生之时。因为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芽,所以选冬至作为三九灸时间的开始,就是顺应这种自然界阳气初生的作用,以助人体阳气的生成。大寒以后人体热量又开始慢慢的向外疏散,所以这期间进行三九灸就有利于帮助机体储藏更多更充足的能量。

    在三九灸,可以达到“夏病冬治、冬病冬调”的效果。适当地在三九天进补及艾灸调理可以让您在来年免疫力提高,减少慢性疾病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三九灸是对三伏天艾灸疗效的补充和巩固,与之配合,能更好地发挥艾的作用,起到增强体质、保健强身的功效。

对于虚寒类的症状,在冬天这个季节里,做艾灸可以起到很好的祛风散寒,通经活络的效果,尤其是对于脾胃虚弱、手脚经常发凉的朋友们效果更好;需要注意的是,冬天是阳气收藏的季节,这个时候做艾灸以疏通经络,温经散寒为主,不宜进行大火力长时间艾灸,应该避免身体发汗过多,以防阳气散失。所以,”三九灸是对“三伏灸”效果的巩固和加强,于三九之时对人体施以调理对人体的阳气将起到特殊的护卫作用。

由于三伏之时,外界气温尚高,适宜艾灸却不适宜进补;而三九之时,天寒地冻,却正可以施灸同时进补。所以,大凡阳气不足的病人,应该在三九期间里适时进补和行三九灸。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可以通过三九灸进行调治,通过穴位循经络直达病所祛除病邪。

2018三九灸时间表

引九灸:2018年12月22日(冬至日)之前

一九灸:2018年12月22日~2018年12月30日

二九灸:2018年12月31日~2019年1月8日

三九灸:2019年1月9日~2019年1月17日

加强灸:2019年1月18日~2019年1月26日

三九灸·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易感冒者、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颈肩腰腿痛、腰椎病、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

妇产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

小儿疾病: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疳积)、慢性腹泻、厌食、遗尿等。

虚寒有关的疾病:虚寒头痛、慢性颈肩痛、肾虚腰腿痛、体质虚弱易于疲劳、四肢寒凉怕冷、痛经等。

亚健康调理:体虚易感、易于疲劳等。

禁忌:急性感染性疾病;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以及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均不宜灸。

除此之外,中医师认为,冬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可配合调饮食、养精神、适当运动等方式调养,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饮食方面可多食黑色食物,有效调养肾肺,如黑芝麻、黑麦、黑豆、黑木耳、黑枣等食物,是进补的好食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