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聚餐归来,儿子在车上兴奋的大声嚷着:“我要去拿快递,我的歌德回来了!”
我心里暗笑,我的书也都回来了。我们一起下车,去了两个快递投放点,才找全所有快递。我的是一个中等纸箱+两本独立包装的书,儿子的是一个小纸箱。我们各自抱着心爱之物,快递爬楼,开门,冲到沙发上,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就各自拆起快递来。
每一本书,我都仔细的拆掉塑料包装,看一下出版日期,浏览一下目录,然后心满意足的放到旁边。每一本书都像来到家里的客人,我会用心对待给她找到合适的位置,等到安排好日期,再和她们慢慢交谈。
我喜欢翻动书页的声音,带着内心的期待,听作者娓娓道来,以前读书只是简单的划几条线,是因为觉的自己的字太丑,破坏了书中的文字布局。最近,开始在书中写一些批注,有时候是自己的思考、有时候会批驳作者的观点,有时候会记录下自己的心境和想法,仿佛能看到“客人”的表情和动作,让人觉得特别亲切!
于我而言,读书就像看电影一样,眼睛所触及的文字,都会变成立体的画面,让人沉浸其中,产生心流。对于一些知识性比较强的书,我会在头脑中迅速梳理,翻看前页或者后页,找到相关性,重新用自己的思路进行编排,然后整理下来。而这些随意翻看、对比的过程是电子书做不到的。
纸质书,特别是新书,会散发着淡淡油墨的味道,让人不由的联想到自己第一次接触的书籍的喜悦之情。
做过记录的纸质书,再次翻看时,除了和作者,又可以再一次的和过去的自己对话,这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经由一本书,跨越了时间,让作者、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再同一时间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