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认为,沫宝是个性格活泼、脾性平和的小姑娘,觉得沫宝不会发脾气。但随着沫宝一天天长大,沫宝逐渐学会更精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在一岁之前,沫宝不会发脾气,属于比较平和的,从来都是笑眯眯的,只有饿大了才会哭闹,很少看到沫宝玩耍的时候突然哭闹。一岁之后,沫宝越来越喜欢到楼下和小朋友玩耍,在玩的时候看到了一些小朋友的突然哭闹,自然也学会了用发脾气和哭闹来表达自己。沫宝的发脾气大多是和小朋友没玩够滑梯,不想回家,力量又不够大,挣脱不了,但又不甘心就那样回家,所以就会发脾气以示反抗。
发脾气对于小孩子来说很正常,因为学龄前的孩子还不具备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每一次发脾气都是源于一个很简单的原因——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对于1-2岁的孩子来说,刚学会说话,但还没有足够强大的语言能力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才会发脾气。同样,他们对于爸爸妈妈无法理解他们想要什么、没有给出合适的回应而感到受挫。对于两岁以上的稍大一点儿的孩子,则是常常为得到一些权利而发脾气。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性,他们可以敏锐地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并且希望坚守他们的自主权。如果得不到支持,他们就会发脾气。总之,孩子发脾气是无力感的一种表现,越少让孩子有无力感和不知所措,孩子就会越少发脾气。所以,大多数孩子发脾气都是可以避免的。
怎么来避免孩子发脾气呢?其实,大多数时候,孩子发脾气是因为没有感受到足够多的爱和安全感。但爸爸妈妈要清晰一点,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逐渐在用自己的方式做自己,所以没必要事事都向孩子证明你的做法有多么的正确。在安全、道德的前提下,允许孩子说“不”。给孩子一个规律的饮食作息时间,舒适的环境,可以有效避免因为饿或者累引起的发脾气。当然,在可能导致孩子发脾气的情况下,如何让孩子既守住规矩,又不会发脾气,这需要心平气和的跟孩子沟通一下孩子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提出规矩,让孩子知道做到守规矩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
当然,即使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也不能保证孩子不会发脾气。那么这种情况下孩子还是发脾气了,怎么办呢?在看到孩子发脾气之后,很多爸爸妈妈脾气也跟着来了,要么大声呵斥孩子,要么很理智的跟孩子讲道理,要么用讨好等方式来过度回应孩子,要么强行分离给孩子关禁闭。其实这些方式大多数不管用,有效果也只是暂时性的。下一次遇到不如意,孩子会变本加厉的发脾气,也就有了很多爸爸妈妈说的不知道怎么来处理孩子的发脾气。其实,孩子发脾气是为了掩饰和防御认知之中的那些不舒服的感觉。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用搞笑好玩的东西吸引他的注意力,大多数时候是可以让孩子停止发脾气的,毕竟孩子没法同时做到大笑和发脾气这两件事。
孩子发脾气之后,很多爸爸妈妈要么选择妥协让步,让孩子学会在想得到什么的时候乱发脾气,要么就惩罚孩子,让孩子逐渐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孩子发脾气之后,放缓一会,让孩子自己回到原来的状态,爸爸妈妈不接招,孩子就没有继续发脾气的动力了。在孩子没有情绪的时候,让孩子知道不需要用发脾气来获得关注和爱,发脾气不会得到想要的东西,逐渐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向爸爸妈妈提出自己的要求。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爸爸妈妈最关心的事情,与孩子一同成长,一起面对成长道路的各种问题,逐渐培养孩子的个人能力,这样孩子才会有足够的能力来面对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才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