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古印度的阿育吠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体系之一,与现代西医体系并存不悖。如今,它更是以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呈现于我们面前。测试自己的能量类型,遵循自然规律,从失衡中找到节奏,回归即启程。
什么是阿育吠陀?
阿育吠陀(AYURVEDA)为梵文词汇,意为 “生命与长寿的科学”。相传,这是印度古代圣者齐聚共同研讨出来的医学理论,阿育吠陀(Ayurveda)是全球有记载的最古老的医学系统,其最早的医学文献出现在公元前4500年。还被印度誉为 “医疗之母”。阿育吠陀是梵文,由两个字合成:Ayur意指“生命”,Veda意为“知识”,所以阿育吠陀是一门关于“生命”的知识系统,并非某种哲学或宗教。它以人类的肉体存在、健康为基本立足点,延伸到生存环境——自然界与社会,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生命之学”的大厦。一些学者将阿育吠陀视为印度的“元科学”或“母科学”。
阿育吠陀不只是一门治病的知识,还是一门教导人们如何保持健康,如何过一种身心平衡的生活的学问。中国的中医以及“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医疗方法,都可见到阿育吠陀的影子。例如,阿育吠陀中有Shiva(代表男性)、Shakti(代表女性)的概念,与中医的阴阳原理相似;阿育吠陀的五元素(地、水、火、风、空)与中医的五行原理相似;阿育吠陀的Srotamsi(身体通道)与中医的经络原理相似。
根据阿育吠陀的观点,每个人都是宇宙能量的作品,具有独特的人格与性情。
来自父母体内最占优势的风能、火能、水能,加上孕育期间的季节属性、情绪状态、环境因素等,共同融合成一个人的体质设定。(这和我们所谓的基因应该有一定的相似性)
而所谓的 “平衡” 状态,并不是说风、火、水这三种能量的等值,而是指一个人出生时候这三种能量的 “黄金比例”,才是TA独一无二的平衡值。
当三种能量的比例与出生时相似,这说明一个人是健康状态;而当这种平衡被打乱了,这就会导致疾病,包括身心灵各方面。
“阿育吠陀” 就是帮助人们从 “失衡状态” 调整回归到 “自然状态” 的疗愈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心健康或唤醒体内的自愈力。
这种疗愈系统博大精深,大致包括:手印、花香油、食疗、草药、油压按摩、瑜伽体位、呼吸调息,以及静心冥想等途径。
其实,“阿育吠陀” 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暗合之处,比如五元素观念,认为世上万物皆由地、水、火、风、空构成,因此也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个体中。
而身体的五大元素互相结合,构成人体内三大生命能量,统称为 “督夏”(doshas),其分别为:
瓦塔 Vata=空+风
皮塔 Pitta=火+水
卡法 Kapha=水+土
每个人的五元素在体内比例不同,构成的督夏也就不同,这也造成了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体质。通过饮食、练习、草药、按摩以及冥想来保持三大生命能量的平衡是阿育吠陀医学的基础。
人体三大能量,你是什么型?
大致勾勒了三种类型的外形特征,但这只是一个初步印象!
如果要进行 “阿育吠陀”,首先,要找出你的 “自然体质“:是风型人、火型人、水型人?
(也有可能有些人的体质是夹杂型)
如果你对此感兴趣,不妨看看下面两张图,在你觉得接近的描述中打勾,然后加起来看哪个类型最多,来判断一下自己身心体质的倾向。
VATA
最轻的能量
风能(VATA)
特征主管机能、运动,联系的能量。具有轻、动、冷、干燥、透明、不规则等令人联想到风的特质。
风能体质的人体型纤瘦,耐力较为不足。容易有皮肤干燥、手脚冰冷或便秘的毛病。个性开朗活泼。乐观进取,想象力丰富。适应力及理解力佳,但缺乏持续力。容易焦躁、忧虑。行动敏捷,走路的速度也很快。
建议适合的瑜伽动作也是任何有关前弯的体位法,可以沉静心灵;或者是静坐与大休息,同样有助于让漂浮的心平稳下来。
PITTA
稳健的能量
火能(PITTA)
特征主管机制、转换的能量。具有热、敏锐、轻、辣、流动等令人联想到火的特质。
火能体质的人中等体型,怕热、易流汗,容易拉肚子或有皮肤方面的问题。充满热情和知性。具备勇气和领导者气质。急躁、易怒,完美主义者。持续力中等。动作正确而且守规则。
建议一旦皮塔能量失衡,就容易脾气上来,激动且急性子。适合的瑜伽动作是关于开胸的体位法练习。
KAPHA
最重的能量
水能(KAPHA)
特征主管构造、形状、重量、软硬度的能量。具备重、软、冷、慢、湿等令人联想到水的特质。
水能体质的人体格壮硕,易胖,由于体内湿气较重,容易有呼吸系统的问题。体力、持续力佳。沉着稳重,心胸宽大。温柔敦厚,有牺牲奉献的精神。理解速度不快但深入。动作缓慢,忍耐力强。对事物易生执着,有积存事物的习性。
建议卡法一旦失衡可能会变得没有活力,让人觉得懒散。所以适合的瑜伽动作是带来活力的拜日式,而在改善呼吸道方面,可以练习骆驼式等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