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寂
01
自幼时起,便在父母的教导之下,日夜诵读论语,虔诚地将其铭记于心,行为处事都按照论语所推崇的那样。以往年少,对论语的理解尽管有失偏颇,却还是大体懂得孔夫子到底想让我做些什么。那时候对论语恭恭谨谨,如同人生之书,如同今生今世的信仰,也不去管我为何要谨遵夫子语,单纯认为,要像他那样做人才对。
可是逐渐年长,终日混迹于这个社会,也免不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诅咒,在人云亦云的步伐里,与孔老夫子的诫语渐行渐远了。诚然,是我自己没有坚守住最初的信仰,没有一直尽心尽力地遵循论语所述,修己以敬。但这背后,还有许许多多思想道德尚处在成形阶段的未成年人、青年人、初入社会者,他们,全部都跟随着社会的盛大洪流,与论语里的人生智慧渐行渐远了。而那些执着于传统文化儒家精神的学者抑或称为君子,也不知道到底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还是略显悲壮的螳臂当车了。
02
第一次与论语邂逅,自然是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彼时年少,除了理解第二句朋友自远方来拜谒自己的喜悦以外,不懂孔老夫子怎么会每日以复习功课和宽容冒犯自己的人为乐,并且还乐此不疲。不要说当时不理解,就是现在,也不会以这两者为乐,最多是以之为美德而已,但是那个时代的人,本来就是以自己有美德而快乐啊。相形见绌,与孔夫子相比,我大概还是差了几千本论语吧。
但是论语真正让我印象过分深刻的是那一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当时一读,醍醐灌顶,真真是对这话的深刻道理佩服得五体投地。直到今日,对它有了更加深刻又悲痛的领悟。
老师专门开讲座讲论语与人生智慧,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开专题讲论语,图书馆里无数本论语评注,这一切的一切,来自那些虔诚信仰着儒家精神的当代学者对这个社会的期待。但是,这无数点殷切的期待,几乎都败在了这句话上。“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03
我的意思不是指国家的法律是祸根,而是当今社会大概已经沦落成唯法是尊的状态。当代人已经足够狂妄,像是感染了一种疯狂蔓延的病毒,这病毒使他们无由来地底气十足。管他谁在讲台上讲得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管他孔夫子呕心沥血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管他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已然无所谓被批评被抨击无智、不仁、少勇,反正没有犯法就底气十足。
实在被指责得无地自容,还可以反口一咬,“你这是道德绑架”。
用道德约束自己的言行,变成了“道德绑架”;对比之下,却没有人反抗,没有人说出“法律绑架”这般词语。道德绑架是不对,但这个词语的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恰恰反映出社会视道德为可有可无之物,既然可有可无,便鲜有人去恪尽职守一般地遵循,久而久之,渐行渐远渐无耻。
04
学校给医学生开如此人文的讲座,我认认真真地听,却在“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这句话上久久不能平复。要想发扬儒家精神,传递人生智慧,首先就要让民众培养一颗敏感的羞耻心,而后才传播,如何做才能让自己没有羞耻感。
虽然现在国家大肆宣扬国学,现在的孩子,也大多是接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长大的,从孔融让梨的谦让礼敬,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大爱忧患,无一不向孩子们传递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但是,能坚守这些的人越来越少。年少时对儒家精神的领悟,随着高中时代的文理分流,随着那些政治历史地理知识,一并遗弃在高二的某个夜晚,一去不复返,遑论启悟其中的人生智慧。那些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理,也只是在偶尔被翻阅的时候才闪着转瞬即逝的光,再也无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
故而听完这场讲座,我最主要的心得便是,当代国人,渐行渐远渐无耻了。次之,便是,与其宣扬如何从论语学人生智慧,不如讲述,如何重拾羞耻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