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古老的故事。
老妇人有两个孝顺的儿子,个个长的帅气,可是做母亲的她却每天都不开心。
下雨天,老妇人坐在堂屋门口,为小儿子发愁,“这么怎么好,又下雨啦,儿子的布怎么卖出去?”
老妇人奶念念有词。
终于熬到天空放晴,这会老妇人该高兴了吧?非也。
你看,她又站在门口,手搭凉棚仰头看天,唉声叹气:“这可怎么好,这大晴天的谁买伞啊?”
原来老人的小儿子是卖伞的。
这是一个经典的故事,老妇人每天都在忧愁中度日,情也不乐,雨也不悦。
苍天都不知如何是好?
某天,有位智者告诉老妇人,“晴天,你就想,人们都买布做了新衣服;下雨天,你再想,人们怕新衣服弄脏打湿,必须要买伞。穿着新衣服,打着伞,在雨中行走。”
心念一转,老妇人终日高高兴兴欢天喜地,每天都是好日子。
天还是那个天,有晴天有雨天,是心拴住了老妇人。
读这个故事,会感觉老妇人很愚蠢,有执念,想不开,看不透。可是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何尝不是这老妇人,却不自知。
当我们从内心醒来,才忽然发现,渐渐的,我们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自己不喜欢的模样,用别人的标准衡量自己的言行。
在成长中,我们学会忍耐,学着把内心想法隐藏,渐渐的畏手畏脚,忘记儿时的勇敢与天真。
时时用我不够好来批评自己,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成长;好像那不是批评而是鼓励,还会产生比别人高一等的错觉。现在想来,太好笑啦!
我们习惯了对别人的作为指指点点,习惯用挑剔彰显自己的格局。
真的可以这样吗?
为什么会这样?
这样的证明与彰显,是基因记忆里传来的笛声,是生命深处的自然黑。
这样的时刻,并不会给人带来长久的快乐。彰显是内匮乏的表露,看客是被迫接受的无奈。
追问生命深处,为什么会这样?
初生的婴儿是勇敢的,她他的情绪可以被领居知道,她他的快乐如一束光可以照亮这个房间,温暖每一颗心,快乐和爱在瞬间流淌。
生命很简单,只需找回儿时的勇敢,简单的表达,直白的诉说,用爱审视每一处,每个人,每件事,一切都是美好而欣欣然。
接受一切,承认一切,只有接受,没有拒绝,没有抗拒。
当接受成为习惯,生命就回归到顺遂的轨道,顺其自然是天地的规律,是成一切的基础。
简简单单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