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和一个老师谈这样一个话题,我问道:“为什么很多老师工作懈怠,工作缺乏积极性呢?”她回答到:“因为她们没有梦想。”
现在细细品味这句话,梦想对一个人真的很重要。有梦想的人,知道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就会盯住每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创设一个个实现梦想的条件,做一件件实现梦想的事,一步一步的向着梦想靠近,而乐此不疲。如果教师心中有了教育梦想,自然就不会出现工作懈怠,就会积极主动地工作。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梦想呢?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梦想不同,筑梦的方法也不相同。
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应该把“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心灵导师”作为自己的梦想。
导师不同于教师,教师往往让人理解为以教为主,教师为主角,教为主要内容。好的教师会用各种科学的方法教学生,普通的老师则过多地填鸭式教学,隔着讲台,永远不能走进学生心灵,教了多年的学,却没有被学生记住名字,不能存在学生的内心世界里。而导师,偏重于“导”字,心灵导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以儿童视角了解学生的内心,然后把学生的内心引导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人人喜欢与了解自己的人在一起,心心相印的感觉非常美好,“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从隔着讲台走进学生心灵。至于怎么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人人不同,方法不同,各人因各人的情况而定,但爱学生是基本原则。
你要上一节课,你的任务是把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班级里的大多数学生等待着接受新知识,你讲什么他们听什么、记什么,也会有几个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来教室里要做什么,脑子里想的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有。当你开始上课,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三五分钟下来,会有几个学生开始听不懂了,或者一听就讨厌,因为从第一句就没听懂,接下来的时间就变成了煎熬,你的所谓精彩的讲解,成了自己一个人眉飞色舞般的自娱自乐,自导自演。十分钟后,可能是随着知识的加深,或者学生偶尔思想分叉,又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节奏了。更让人费解的是,有些老师根本不管学生是否准备好上课,听课状态怎么样,就开始上课。一堂课能有多少人真正的跟着老师走到最后,就说明了这个老师的教学水平有多高。可以用分数表示,一班45人的班级,真正跟着老师学到最后的有40人,那么这个老师的本节课教学能力就是40分。怎么样让学生一直跟着你的节奏走呢?除了教学技巧外,还有一个外在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学生对老师的喜欢指数。如果一个45人的班级,45个人都喜欢这个老师,那她的喜欢指数就是45,在她上课时,学生就会跟喜欢听她上课,相信她说的每一句话,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会惹人喜爱,学生自然就会一直跟着她的上课节奏走而很少掉队,教学能力指数就会很高,教学效果就会很好。所以,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很重要,如果能做到走进学生心灵,必将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心灵导师,是一位教师的职业梦想。这个梦想似乎很简单,简单到只要你喜欢学生就行,但是却又不简单,那就是你会真心喜欢学生吗?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你?所以,这是一个需要经常反思的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一线普通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并努力实现的问题。
我是一名教师,此时此刻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教师的职业是一种幸福的职业,工资低的难以撑起自己的家庭,与朋友交往也不喜欢别人说自己是教师。可是,当想到自己不在是一线教师时,突然觉得以前时光的珍贵,同时也为自己身为一线教师时的目光短浅,胸怀狭小而懊悔。
随着自己坚持读书写作半年,对教育的认知更加深入,使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乡村教育的美好和意义重大。我是一名教师,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却可以为很多家庭很多孩子做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小事。对社会是小事,但对于孩子一生和孩子的家庭却是一件大事,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大事。这件事就是教育好孩子,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有多少人需要他,什么人需要他,他能为需要他的人带来什么?作为一名教师,学生需要他,他能带给孩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家庭需要他,他是家庭幸福的顶梁柱;亲戚朋友需要他,他给为朋友尽一份力;如果能做到国家需要他,那他就出类拔萃了。如果一个人都不需要他,那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需要他的人越多,贡献越大,价值越大。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学校有没有他都无所谓,如果学生都不喜欢他,希望换掉他,那他也就失去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存在的意义。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深深地爱着学生,就是最大的职业幸福。
我们要把人生变成一个梦,然后把这个梦变成现实。当你真的把“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心灵导师”当成自己的人生之梦,等到这个梦变成了现实时,你想要的都会伴随着“梦想成真”而自然的流淌出来,也就成就了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