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把握的,往往是最没把握的!

自幼随着家父看历史剧《三国演义》、《康熙王朝》等,故潜移默化中喜欢静心读史书,听说书。

当今社会,为五斗米而日日劳碌。到而立之年,为家中老小,奔波照顾。不免忘记吾本青睐古史,偶尔三言两语书写心得,唯我之幸事!

今听书《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颇有心得。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乃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个战争伴变革和创新的时代。通过将孙膑和庞涓在军事战争上,施展兵法与计谋,展现出古人的兵家智慧以及两千年前的中国政治、军事、各个阶层人物的是塑造。

在第六回的《围魏救赵》中,起初孙膑被命为齐国军师,在赵国有难前来求救之时,为解“邯郸之难”,孙膑谋划去带兵魏国,不直接带兵去赵国里应外合。那齐国蓸将军不解,责问不去赵国。孙膑表示时机不成熟,计谋不能让属下知道,这样属下才能不折不扣去实行军令。那曹将军不理解,认为孙膑无勇去面对庞涓。

孙膑表示不管何人,不服从军令,需斩首示众。最终曹将军颇有几分似“挥泪斩马稷”被处置了。

在桂陵要隘之战,齐兵设伏截击魏兵,庞涓几乎全军覆没。

孙膑比计谋,从以下几个要点可以学习之,其一计谋开始只说行军方向是魏国大梁,却没有说用意。是为了打击当时魏国内部军力有限,逼迫庞涓回国都然后中间突袭。

其二为树立军威,即使让其他将军误会自己不够勇猛,也坚持计谋不能让太多人知道。避免人多口杂。

其三最有把握,往往是最没把握,齐国将军们都认为可以带兵去赵国,进行里应外合,可以击退魏兵。其实不然,倘若赵国被魏团灭,魏国军队再城内,易守难攻,那齐军没有优势。

其四孙膑对自身定位的清晰,由于双腿残缺,不能驰聘战场,做一名谋士,可以借用他人身躯依旧驰聘战场,不求有名,但求有功!


前几回的假痴不癫,金蝉脱壳同样精彩。

只是寥寥数字,不够言明此书之精彩之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场景1:公元前357年,平陆】 背景:公元前357年,齐桓公的儿子田因齐继位,是为齐威王。这里要说明两件事: 第...
    新冠克星阅读 4,866评论 0 0
  • 【一计:瞒天过海】庞涓又会见孙膑,说他即使给楚王抄录了兵法,楚王还是不会放过他,不如为他抄写一部兵法,他可以帮助孙...
    夏一寒阅读 8,646评论 1 1
  • 春秋 ============ 春秋概述 ---------------------- 元前七百七十一 ...
    通史史诗阅读 5,161评论 0 0
  • 《资治通鉴》第二十 | 来看看孙膑是如何将兵法运用到极致 这一篇,来讲一讲一个非常出名的人物,他就是孙膑。 孙膑,...
    稽圣阅读 2,750评论 0 1
  • 原文:“若欲去之,因危(通“诡”)与之。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大仪。” 译文:如果想撤退,千万不能匆忙逃窜,而是...
    生别离阅读 4,870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