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6文:而立虚云逸见
"关键词运气。
心理学上有个结论就是人在成绩面前会高估自己的作用,在失败面前会高估环境的作用。哎!这是个毛病啊!
什么人没这毛病哪?两种人,第一种是圣人。就像吴伯凡老师说的,他们是有成绩,看窗外。有挫折,看镜子。
那还有一种人也没这毛病,就是抑郁症患者。有实验证明他们能够相对客观的评估自己的价值,而我们正常人反而做不到。
这说明啥呢?说明高估自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我们从小接受教育要时刻谦虚谨慎,这其实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是啥?
是做事儿之前要充分高估自己,这个叫有信心。做成之后再反醒嘛!这个才是谦虚谨慎的正确姿势。"
2017年1月15号,《罗辑思维》微信语音的关键词是“运气”,正如上文的语音转文字所说,能够真正客观评价自己的,只有圣人和抑郁症患者,大多数人总会在失败面前高估环境的作用,在成功面前高估自己的作用。
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人类的一个缺点,而我认为所谓缺点只是放错了地方的特点,而如果以正确的方式打开特点,那它就应该成为一个优点。
正如微信语音中所讲的,在做事之前要充分高估自己,这个叫自信,在做事之后要反省,这才是真正有用的谦虚谨慎。
在随后的语音文章中,万维钢老师,提出了运气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文中认为,所有的成功大概都需要运气的成分。
作为一个智者,如何看待努力和运气呢?文中的阐述是如果“你要计划将来,那你就应该相信未来尽在你的掌握之中。只要付出就能有所回报,哪怕这只是幻象,你也应该相信,只有这样你才能全力以赴(努力)。
但如果你已经取得成功回顾往事的时候,你应该意识到,你的所得已经超出了你的应得,你应该为此感到庆幸(运气)。”
这正是罗胖语音中所说,干事之前应该充分高估自己,做完之后再反省的土豪版诠释
这是世界一流智力的标准:看你能不能在脑子里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想法(比如努力和运气),并且还能正常运行。
如果我来总结的话,人生就是在诸多极端当中保持某种动态的平衡。
在文末的罗胖曰里,提到了人的两部分构成,你乱七八糟的想法,和事到临头的选择,而只有后者,才真正构成我们自己。
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认知和选择能力,是我们过好这一生的唯一保证!
每个人都有自己当下的情境,比如良家少年正在准备考试,以应付自己的学业;比如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因为家里贫困而流落街头;比如三十而立的人,正在为家庭事业等一系列事情忙碌;比如不惑之年的人出现中年危机,体质下降或事业受挫。
我们具体情境中的困难都显得那么矛盾重重,使人进退维谷
这些困难,仿佛一个个武林高手在从四面八方围攻我们。在被打得满地找牙、万分焦虑的时候,我突然想到电影里的叶问。他是咏春拳宗师,在打日本人时,一个人打倒了十个日本武士。

从中我得到了一点启示,无论有多少对手(困难),能和我接触的就那么几个,凡是不和我接触的都不在我有效攻击范围之内,我只关注于有效攻击范围之内的敌人。
正所谓成大事者不纠结,我们应该专注于当下的某一个具体困难,尽全力而攻之
叶问的咏春拳并没有很多复杂的动作,而总能从中路出发,直截了当地去进攻对手。这就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有效范围内,直截了当地直击对手。
其实对于人生中的困难也是一样:与其做事绕远,想到困难很多,千头万绪。不如直面当下的困难,这样反而更加有效,并且往往能以最少的精力去获得最大的利益,是一种相当经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