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煲仔饭”

“煲仔饭”一词是来广东,后才听说的和吃过的,且目睹了其制作的过程,八十年代在北方是没有的,至少我没见过。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奶奶在火塘边用溏瓷缸给我煨饭的情景,权且称她为“奶奶的煲仔饭”吧。

北方冬天很冷,所以我总是在大人们开工去了,奶奶把火塘里的火升的很旺的时间我才慢慢爬起床。第一件事总是守住火塘等待着奶奶给我开小灶的煲仔饭。说是“煲仔饭”,其实跟广东的没法比。首先没有丰富的食材,其次也没有煲,相同的只有米饭,而我们用的也只是剩饭。(其实有米饭吃已经很不错了)。

奶奶的“煲仔饭”食材:米饭,白菜叶或者罗卜丁(这两种在北方冬天最常见了),小丁点猪油。很少有鸡蛋,那时鸡蛋是一家零用钱的希望,也不奢望。器皿:溏瓷缸。那时家家都有,用来喝茶,舀水等。奶奶先把白菜叶或罗1卜丁放在下面,再加一丁点水,放在火塘边上慢慢煨起,随后加入米饭,煮开了加一丁点猪油,用勺子上下翻动,那一缕缕的香气从破了洞的盖子直从外飘,还能听到米粒在杯中啪啪的跳动声,那简直是一场听觉和嗅觉的盛宴,最后撒上几粒葱花,香气爆燃。奶奶总能拿捏到最佳状态,会让米饭有焦香而决不会糊,出火塘后再焐几分钟,一来怕烫了我,二来焐一下葱香会钻到每个米粒中。有几次乘她不注意偷吃,烫的舌头在嘴里乱转却舍不得吐了(特别罗卜稀饭更要命)。所以奶奶经常给我讲,她们那时候饿饭煮青桐树皮吃,有很很多人被烫死的情景,具说那种东西(不能叫食物)煮出来是粘一块的糊,一碗要一下子吃下去,分不开,嚼不断,所以一碗滚烫青桐树皮浆的喝下去是要出人命的。(因为饿,有小孩就等不及晾冷再吃)。所以吓的我以后再也不偷吃。

那种味道现在想起来也是魂牵梦绕,口舌生津,现在任何食材的煲仔饭都不比上那种味道。这也许是独特的奶奶味道。写到这想起了台湾作家林清玄在《你的心柔软却有力量》的自序中写的“一碗入梦 一碗入魂 一碗入心”,这一碗在我的记忆里也应该是“入魂”了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孤独就读书[小狗] 静观君变猪 明理得自在 中庸知殊途[悠闲]
    富景流觞阅读 121评论 0 0
  • 本周一下午刚一走进办公室,就接到了一堆活,你班谁谁的社保没报上盘,你班谁谁的医保出了问题,你班谁谁的安全教...
    一帘梦幻葛宝梅阅读 521评论 4 14
  • 一颗星星与盐水花生相撞 乍然破碎成了四个玉杯 东西南北摆放,便是一个不藏心事的世间 但这世间,一个人踽踽独行的模样...
    十三郎阅读 228评论 27 6
  • 添加ormlite注解 使用@DatabaseTable和@DatabaseField添加注解,表示数据库的...
    Alex_1799阅读 1,35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