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记一只佛母寺的猫

1

我见过佛母寺的三只猫,虽然那只花猫没人喊它小花,那只黑猫也没人喊它小黑,但是这只白猫却被大家喊成“小白”。

我记得刚来佛母寺的时候,这只可怜的小猫出了车祸,受伤严重。要不是众位师兄慈悲守护,加上每天为它念楞严咒回向。想必今天的我对它也只有怀念了。

也许是那次受伤过重一直没有完全恢复,小白看上去十分瘦弱,毛也不如另外两只猫那般光滑,油亮。小白平时也不怎么喜欢运动,可能是在思考这猫生的曲折和艰难吧。

相比于那只会送师父上殿的花猫,可能是因为身体状况不佳的缘故,小白总是无精打彩的,不会主动接近别人。除非刚好正在它的饭点儿,它才会一边小声叫着,一边跟着你。

是什么原因让我想写它呢?这还要从一年前说起。

2

那时候每天晚殿结束。大众都会一起来到斋堂,看师父讲法的视频。

那时候小白的伤已经痊愈了。

有一天当我们都在斋堂,聚精会神地看着投影仪投在墙上的录像时,小白悠闲地踱着猫步,也走进了斋堂。

它走到投影的那面墙前面,停下来蹲在那里,仰头向上看着屏幕里的师父。

我不知道它是出于好奇,还是也想来听一听师父讲法。

这让我有时候也会怀疑它前世是否也是个修行人。只不过这次一不小心才变成了小白。

否则又怎么会和佛母寺有着如此至深的缘分?

3

对小白前世的思索,总是让我戒慎警惕。因为佛祖说过-----------“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也总是会想起食存五观里的那句“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或许羞耻心和惭愧心,是一个修行人的根本吧。

所以这让我又想到了,佛在《佛遗教经》上这样教诲我们:

“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比丘,常当惭耻无得暂替,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修行人应该保持一颗惭愧的心,也应该因为这一份惭愧,从而更加努力精进修行,改变自己。为一切社会大众服务。

4

佛母寺为期三个月的“楞严精进七”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全体参加法会的人每人每天要完成108遍楞严咒。晚上听圣空师父开示。虽然不会诵咒,不是义工。但我想在这样的熏修之下,它也总有一天会成就的。

小白让我联想到了虚云老和尚口述记载的,当时有一只放生的公鸡性情暴躁,在老人家为它说了三皈五戒之后变得十分温和。不给东西就不吃,连小虫都不吃。不久展翅在佛像前立化了。

很喜欢看《虚云老和尚开示录》和他生平的事迹。总是被老人家一生的苦行所激励着。

那天下午晚课的时候,我又看到了小白。它在斋堂门前平台的边缘,朝着大殿的方向蹲着。

它侧过头来,偏着耳朵,好像在聆听晚课的钟鼓声和大众的合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场面试到底有多重要?重于你十年寒窗,重于你金榜题名,重于你辉煌大学时光,你的每一次面试都会影响职业方向,决定人生...
    奇奇境界阅读 9,142评论 42 164
  • 小时候,懵懂儿, 天真烂漫不知愁。 春夏秋冬来又去, 跟着岁月慢慢走。 一根皮筋一首歌, 几个伙伴一起跳。 画个房...
    雨后青蓝ll阅读 3,056评论 2 5
  • 其实男男女女恋爱,哪里有那么多纠结。我觉得找到合适时机,问出这个问题,比什么都好。
    终身践行者阅读 1,33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