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道德经》“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为什么要在今天——双11,解读这个「并」呢?

因为,「11」这个数字的形象,与「并」字的象形含义很像。

「并」字在甲骨文造字中,有两个字形:

一个是由两个“人”字并列,还在下半部,横穿一小短横,表示一种并列的关系。

另一个是两个“立”字并列。“立”字的上半部是个“大”字,“大”字在甲骨文中也表示人,简单的说,也表示并列的关系。

这种并列的关系,如果用数字来表示,是不是很像11?所以,今天来解读这个「并」字是很合适的。

所以,“万物并作”的「并」字,就是表示一种并列的关系,这里的“作”是发生、运行的意思。“万物并作”就是说,万物,存在着一种并列发生、运行的关系。

那么,怎么理解这种「并列的运作与发生」呢?这看起来,有点超出了我们的经验与常识。

对于心智玩家群的群友来说,一定已经想到了,“万物并作”描述的就是「重叠结构世界」中事物的运行模式。

《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而为和” 的描述,这一段,其实是老子对「重叠结构世界」非常详细的论述。

完整的世界,是一种重叠结构,是由两个全部不同性质世界重叠而成。存在于这个重叠结构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人能感觉到的现实世界部分,以及感觉不到的本质世界部分。

这两部分世界是重叠存在的,而这两部分世界的运行也是同步的,这就是“万物并作”的含义。

真正对我们有价值的是「观复」!

那么,「观复」是什么意思呢?

「观」,不仅仅是看的意思,而是指人的认知模式。「复」是收回来的。

万物是重叠存在的,那么,我们人体也是重叠存在的,也就是说完整的人,由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人体重叠存在。

普通人平常使用的认知模式,主要是以肉体的感觉器官来认知这个现实世界的。

而在用肉体的感觉器官认知这个现实世界的时候,内在人体的认知,也跟着一起冲出来了。

但是,内在人体的认知在冲出来的情况下,缺乏独立认知的能力,TA的认知结果跟随外在人体的认知结果。

「观复」的意思就是,要把内在人体的认知收回去,直接在内在世界中去认识事物的运行与发生。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用内在人体的认知能力,去认识内在世界中事物运行与发生呢?

方法就是这句话的开头:“致虚极,守静笃”。

“致虚极,守静笃”就从字面的意思上来看,是「心智系统」转换得非常彻底后的一种结果。

这种结果,对一般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事,基本上属于是一种神话。甚至对于学习「心智系统」转换的人来说,也是一种为之努力的终生目标。

既然,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事,那对我们还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我们很多人不能直接感受到内在自己的存在,也无法直接认识到内在世界中事物的模样。

但是,我们还是有可能,在现有的条件下,感知到事物的内在。

这种感知事物内在的途径,就是《大学》中的「虑」,佛教中的「禅」,也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内思」。

「内思」时,我们所感知到的意识影像,就是来自于事物的内在。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事物真正的真实,并不全部存在于我们所感觉到的现实世界中,而是存在于我们的意识影像中。

我们可能一辈子都达不到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那种境界,直接认识事物在内在世界中的模样。但是,我们谁都可以通过「诚意、正心、格物」的练习,学会「内思」:在意识空间中,用内在意识去看意识影像。在看意识影像的过程中,认识事物的内在。


对 「 心智系统转换 」 感兴趣的简友,可申请加入 「 心智玩家群 」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