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无数媒体对着重庆洪崖洞的茫茫人海隔空呐喊:“为什么来重庆”,游客们在抖音、微博、朋友圈里给出回复:“五一出游,抖音打卡——重庆洪崖洞”。家里的沙发上、办公室的格子间,这样的对话时有发生:“他们的照片拍得好好看哦,我们也去吧”、“某某的朋友圈一直在说这个地方很不错,放假约一下吧。”
感觉到了吗,我们的出游动机,已经越来越受圈子分享所指引,我们决定出游的瞬时,常常发生在抖音、在朋友圈……在社交平台上。
2018圣诞前夕,微博旅游主编杨祎在2018微博旅游 V影响力盛典上发布了新一轮微博旅游大数据:在微博上,2018年旅游兴趣人群达1.94亿。80、90后旅游兴趣用户占比达到77.7%,同时,更多用户热衷用多媒体内容展现旅行内容,其中视频、长文类型博文阅读量占比超过31%。
杨祎说:“社交媒体正在赋予旅游市场新生态。”
就算不被分享
太阳也将照常升起
黄帝王朝,夸父一心向阳,致死也在路上,手杖化作森林,身躯化作山川。
二十一世纪,每个人都心有千千结,去洗手间也要一手拿厕纸,一手刷手机。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分享和圈子是人类的本能,互联网的产生,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产生,让人类实现了从未实现的紧密关联。我们前所未有地密切关注着别人的动态,也前所未有地向所有人分享、展示着自己的生活,我们化身二进制码,以图片、文字、视频的形式活在APP里,互联网是我们搭建生活场景的砖头、钢筋和水泥,不管是发布者还是读者,任何人都可以用它构建出自己想要的设定。点赞数和阅读量成了我们追逐的东西,就像夸父追逐的太阳。
发布者通过图文、视频或间接或直接的广而告之:我正在旅游。这是社交媒体在旅游市场上的初步价值——展示。然后观众点赞,将景点的信息放进收藏。至此,这则旅行信息就承载了新的使命:成为帮助阅读者探索和规划旅游行程的工具。
但这种程度的交互,如果没有形成量化,和商业之间就还存在一道壁垒:即便没有人拍照分享,尼加拉瓜大瀑布也依然流淌,太阳依然会日出东方。
所以要理解杨祎所谓的“新生态”,必须要首要明确的是,社交媒体在旅游传播中,首先是一个与朋友交互旅游信息的出口,其次,只有在分享的信息产生了一定量级的影响之后,才可以产生更多的价值。
所谓的“一定量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品牌打造,和品牌变现两个方面:有了流量曝光,即便是一次阅读,产生一次点击,就是品牌的有效传播。有效传播形成之后,当游客产生旅游消费行为,就实现了流量变现。
为了激发这些价值的产生,旅游市场出现了很多新鲜角色。而正是这些角色,构建了旅游产品的新的运营体系,形成了旅游市场新生态。
社交媒体鼓励内容创业
旅游宣传矩阵多角色入场
移动互联网还在红利期的时候,社交媒体还是个十足的野生派,出现了主打各种属性和风格的媒体平台,最统一的时候,可谓天下三分,主要是腾迅系、新浪系、今日头条系。不少用户利用平台较为包容的属性、独特的内容以较小的成本成长了起来,成为社交媒体的第一波头部UGC,比如活跃在微信平台的逻辑思维、咪蒙,活跃在微博平台的papi酱等等。
随着第一波UGC的不断出现,各大平台间渐渐出现了流量被分散的现象。如何把眼球继续留在平台,进行高效率的商业变现,是各大社交媒体诞生之初的命题。
“最近点开抖音,十个里有六个都是关于安徽的视频。”朋友面条前段时间打算去安徽游玩,于是在抖音上搜索观看了关于安徽的视频,想找点攻略。几天后,抖音推荐给他的视频大都有关于安徽。这背后便是社交媒体的第二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大数据平台。
在大数据的世界里,用户的每次搜索都被监测,每次点击都被记录,喜好被海量的点击、搜索、停留时长等数据分析得彻底,可以说,大数据比用户还要了解自己。根据海量浏览行为分析用户喜好,推荐最有可能让用户停留的内容,在这样的大数据技术的助攻下,社交媒体平台开始出现新一波UGC。
互联网的世界总是迅雷之势,除了头部UGC和大数据时代成长起来的IP,网络中成千上万的内容生产者,开始被另一个舶来品——MCN机构,包装和挖掘出IP价值。MCN机构将这些散兵游勇汇聚到一起,通过对内容的预判,系列化的编剧等方式,持续的输出有内涵有质量的内容,从而实现商业的稳定变现。
也就是说,今天你产生的一个旅游消费行为,背后可能是旅游IP创作+MCN机构+社交媒体平台+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几者的联合推动。
消费反向推动生产
社交媒体促进旅游品牌建设
但社交媒体之于旅游市场的价值远不止以上。
对于旅游品牌打造来说,品牌的塑造传播和线下利润是一个闭环,社交媒体产生之后,信息传达的便捷性让这条闭环涌现了诸多角色,主要可分为以下几大类:相关政府部门、旅游景区、专业旅游IP、旅游企业、游客。几者关系相互交叉,部分角色还可发生重叠。
网络舆论的秒速传播加速了“坏事传千里”,在社交媒体之前,旅游政府部门作为当地旅游品牌的权威发声者和维护者,常常受制于旅游市场长产业链导致的信息流通慢、问题处理流程长,不能第一时间进行品牌维护和处理,旅游政府部门入驻社交媒体,首先是对当地旅游品牌打造的一个积极手段:借助官方社交账号,旅游政府部门可以迅速反应,并在辟谣时形成上下联动的层级网络,让官方声音辐射更多的公众,为旅游品牌维护争取更多的处理空间。
另一方面,中国公众认“官宣”,官方的旅游政务账号是当地旅游形象的最佳代言人,从政府层面进行的当地文化传播,会让游客更容易产生信任感。
这是社交媒体对旅游品牌建设的第一层要义:帮助最高决策者实现品牌价值输出。早在高中的政治课堂上,课本就告诉了我们: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力。这是社交媒体对旅游品牌建设的第二层要义:反向推动旅游品牌打造——当社交媒体的内容快速传播,且达到一定体量,促发了旅游现象级热点时,旅游市场的各位产品官,就将适配出符合当下市场的各类产品,以促进当地旅游。
去年是重庆当之无愧的“网红之年”,五一期间3天共接待了超过1700万人次游客量,“网红城市”的标签一炮打响。察觉这一现象之后,重庆公交集团迅速反应,于2018年9月通过小程序上线“都市风光·漫游重庆”应用。在这个应用里,所有重庆的网红景点像珠子一样呈现出来,想去哪个景点勾选哪个景点,勾选完毕后自动生成前往的最佳公交线路图,游客不再为“8D”重庆如何出行感到烦恼,而且还省钱。
如果没有预期的景点目标,平台也有路线推荐:抖音网红景点打卡圣地、重庆红色文化基地、重庆美食畅游、老城区记忆重现等多条线路,都是感受重庆的最佳精华。
一手带动商业价值,一手推动市场建设,这就是社交媒体对旅游产业的链接。
信息交互进入读视频时代
短视频成2018旅游传播方式最佳
社交媒体平台千千万,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就旅游传播而言,哪个才是最佳的传播渠道呢?
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的是,近年来主打纯文字和图文的社交媒体平台仿佛撞上冰山的泰坦尼克号,正在从风口上退居二线,短视频就是那座冰山。
这个现象并不难理解。
从信息的承载方式来看,相比文字,图片传达的信息相对更加清晰明了:幼儿园的教材里,题目大都是分辨圆圈和正方形,小朋友们看的都是动画片。比起处理文字和图片信息,处理视频信息对人类来说简单得多。
短视频是让我们可以最快速、准确获息的形式,于是各类短视频平台,也让旅游信息的主要传播方式,从图文时代开始往读视频时代过渡。
2018年12月,重庆渝东北区域旅游协作组织发起“渝东北dou是好风光”自媒体大V探访活动,自媒体大V们通过深入探寻渝东北14个区县和湖北利川市,体验“壮美长江,诗画三峡”的特色美景,发现和挖掘渝东北的特色美食、美景、人文,通过今日头条、抖音、西瓜、火山等平台通过视频、图文、音频等方式,推广重庆渝东北和湖北利川。
同样是利用短视频手段,2018年11月,抖音团队和四川政府达成了通过提供流量倾斜、产品扶持、人才培训、站内认证等全套方案进行“文旅扶贫”的共识,抖音通过组织专业内容团队去当地采风,生产专业、优质内容,并设置挑战赛,加大流量倾斜等手段,把四川贫困山区的美丽景色宣传到了全世界去,帮助当地脱摘掉贫困的帽子。
能够让旅游用户、旅游红人、旅游目的地、旅游周边及各地旅游单位等旅游市场重要角色进行结合和链接,推动旅游市场融合发展,这就是社交媒体之于旅游业发挥出的价值。
不过存在于社交媒体的大多数信息,很大程度上带有个人情感色彩和导向性目的,对于潜在游客产生或多或少的误导,难免带给人加以粉饰的期待,如果摘取滤镜后的线下太过不堪,无论转换率和流量多么理想,这个旅游品牌从预定开始,就已经在被客户打入冷宫。
另外社交媒体本身并不是策略或战术,它是打破传统媒体旅游信息传播垄断特权的一个渠道,换句话说,只要出现下一个能以再快的方式实现信息传递的渠道,不管是图文还是视频,都将从风口跌落。明天旅游信息将会以哪种方式呈现,有人说是音频,有人说是VR,再说地球上已经有能接受15亿光年外无线电信号的技术了不是吗,这一切,只有明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