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一个“异类”词,它有着很高的魅力,无论从视觉冲击还是心理冲击上来看,都给人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老祖宗便总结出“色是刮骨钢刀,无色路断人稀”,而这句却有一个很深的历史渊源,具体是什么呢?下面由我为大家分析一下:
说起《酒色财气歌》这首诗歌,很多人第一印象是想起张帝演唱的歌曲,其实他的歌曲也是借鉴这首诗歌,并称为了当时的洗脑神曲,而真正的《酒色财气歌》原诗是这样的: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看来四字有害,不如一笔勾销;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世路难行,无气到被人欺,看来四字有用,劝君量体裁衣。
可以看出我们需要找的两句就在其中,那下面我们就说一下这首诗具体是怎么来的。
《核舟记》描述佛印: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苏东坡看到之后,觉得诗写的十分有哲理,但是觉得四大皆空,只有僧人才能做得到,而色对于普通人来讲,就是大部分百姓应该有的,于是苏东坡按照自己的想法在佛印诗的右侧写了《和佛印禅师诗》。其诗云:
第二天,宋神宗在王安石的陪同下来到了大相国寺,闲逛之余,宋神宗看到了佛印和苏东坡的诗,觉得十分有趣,于是看着身边的王安石,问道:“爱卿,你何不和一首?”
宋神宗听后十分高兴,大为赞赏王安石,于是选择和诗一首。其诗云:
说起这四个人的对诗,其实代表了三种态度,并且也反映出了三种不同身份之人,对于酒色财气的不同理解。
他的理解完全是站在僧人的角度来看,因为佛家讲究的是“四大皆空”,并且酒色财气更容易让僧人犯下触犯戒令,所以佛印和尚才将戒色财气看为人生的四堵墙。
苏东坡虽为朝中官员,但他站在了一个普通百姓的角度,认为酒色财气是人不可缺少的,并不是人人都是僧人,都需要戒掉这四项,但他也认为,对待这四项人都应该把握一个“度”,才能将酒色财气把握好。
宋神宗作为皇帝,自然喜欢王安石的诗意,更是将酒色财气重要意义表面化,以此来告诉大家酒色财气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从而附和了王安石的诗词。
其实,《酒色财气歌》诗歌有着两个版本,最开始记载在《后汉书·杨秉传》,经过后人不断的改进,形成了将酒、色、财、气分别进行了解释的诗句,相比其它版本,最著名的就是相国寺版本。
都说“色字上头一把刀”,其实色总是被大家用在不良品德或不良习气之中,但苏东坡和王安石的诗词,完全是对色的另一种诠释,值得大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