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上市的机会发动一轮市场攻势,占领这个城市的中高档家俱市场的3成以上,而现在,这个比例只有1成都不到。
按照以往的惯例,你迅速制定了若干个独立的营销组合方法:
第一、花20万元购买两份本地报纸的四次半版,这两份报纸的发行量占本市家庭户数的二分之一弱。报纸广告用夸张的新款三人沙发造型和零售商地址电话列表组成,并附注醒目的“春季新款沙发,899元起”。
第二、作为配合,在本市一家大型购物中心的中庭做一周的产品展出(在这家购物中心有你们的直营店铺)。大约花费5万元。
第三,利用关系,你将一套起居室的家俱进驻了本地一个著名谈话节目,它至少在节目中亮相10次。
作为代价,这些家俱的所有者变成了电视台。那套家俱也不过价值5万元。
当然,节目结束时的字幕上将有XXX提供演播室家俱的字样。但是在书写计划时,你就开始发现自己要面对好几个尖锐问题:
1、计划可以在本季实现多少销售额?
2、竞争对手此时会有哪些动作?
3、这些广告与展示所达到的人是我们的目标顾客吗?
4、10次电视广告有意义吗?
5、竞争对手如果推广799元的产品怎么办……
或许该启用一套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思路来做这个计划了。于是你的新计划有了全新地改变:
——向本市高级住宅区约2000户家庭邮寄目录册。
目录册中列出本季上市的所有新品,标明了统一的零售价格,在封面上,有一行醒目的标题:“想得到这张免费的沙发吗?”。你不但列出所有的零售商地址,还在目录册中夹了一张开车指南卡,并承诺报销购物顾客的限额出租车费。
当然,为了计算这些目录册广告的效果,你要求顾客必须剪下目录册封三上的礼券,持券购买才能享受以上优惠待遇。
然后对于原来的三个计划你都做了些修改:
1、报纸广告将传递同样的讯息,并使用一般的面积印制了目录册免费索取表格。
2、展示活动中不断向中青年女性观众派发目录册;
3、30秒电视广告中加入了热线电话索取免费家俱产品目录册的字幕。
调整之后,你所有的营销费用总和大约为70万元。
其中,实际印制的84000份目录册大约花去了20多万元。
三个月以后,当总结营销计划效果时,你不仅告诉了同事们总体的销售额成绩,而且还有以下一组数字:
1、目录册总发放数量84000册,其中主动邮寄52000册,实际购买率为2%,产生了1040个定单,销售额250万元;
2、顾客索取32000册,实际购买率为14%,产生了4480个定单,销售额1100万元;
3、在索取目录册的顾客中,展示现场派发的占25%,电视广告播出后热线电话收到的请求占35%,通过报纸回收的回执占40%;没有持目录册购物的销售额2100万元,总计销售额3450万元,毛利862万元。
扣除奖品和出租车费报销成本240万元,实际毛利为622万元,与营销费用投入的70万元相比,投入产生比达到了10倍左右。